分卷阅读19

欢的话,我以后经常给你做,家里做的总比外面吃的干净卫生些。”
  方适想回绝,但开口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最后压下话题,用筷子夹起一块回锅肉。
  S省是远近闻名的美食之乡,方适来前还曾听过这里人人都是大厨的传言。
  这一道回锅肉便是S省最常见的家常菜之一,味道好也不会特别辣,不仅适合本地人,也适合很多不能吃辣的外地人。
  方适恰好就是不太能吃辣的外地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杨羽凡做的便当里,竟然没有一道是特别重辣的菜。
  方适把肉片放入口中。
  咸鲜香,和丝丝缠绕着甜味的辣,组合成了这道令人欲罢不能的回锅肉。
  “很好吃。”方适为口中的美味所惊艳,“你很会做饭。”
  杨羽凡嘿嘿笑,“我爸妈很会做饭,他们从小就教我。”
  方适没忍住又夹了一块。
  杨羽凡做的菜确实很好吃,甚至可以和家中的大厨李阿姨一较高下。
  杨羽凡满脸幸福地看方适吃肉,手上却没有动作。
  方适不好意思地放下筷子:“你也吃啊,看我干什么。”
  杨羽凡右手撑着脸,盯着方适殷红的嘴唇:“教授,我朋友告诉我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就先要抓住他的胃,不知道我做的菜有没有及格呢?”
  方适:“……”真是猝不及防。
  “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好好吃饭。”方适轻咳一声,“虽然我那天说随便你,但是你一直提这些,我也会很有压力。”
  “啊,我不是故意的,只是太想亲近你。”杨羽凡确实没考虑到这些,“以后不会了。”
  方适点头,再次拿起筷子。
  公园被温暖的阳光笼罩,杨羽凡选择的位置离人工湖很近,偶尔会有迎面而来的风,夹杂着湖水的清凉,仿佛可以吹散一切烦躁。
  方适偷偷扬起嘴角,心想这是他从没留意过的美好。


第十三章
  饭后杨羽凡把碗筷收拾好,背着包和方适在公园散步,并没有走多久,杨羽凡就恋恋不舍地把方适送回了学校。
  他一点钟要回去装货,准备下午的配送。
  方适则回办公室继续看文献,下午一篇新发表于《柳叶刀》*的刊文闯入方适的视线。
  一年前这个团队,就曾经在另个期刊发表过,他们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论文。
  当时这位患者在断药18个月后被评估为“长期缓解”,现在一年过去,患者的血浆中的HIV-1病毒载量依旧无法检测。
  到今天,他们再次发文,将这位患者的评估从“长期缓解”,改成了“治愈”。
  这将是全球第二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他飞快细读这篇论文,并将之转载到自己的学生群组。
  方适:周四组会@周高泊来分享汇报这篇论文,其他人照旧。
  周高泊:收到[OK]
  刘宁南:[没问题鸭.jpg]
  ……
  方适平时不太常和自己的学生碰头,但除了特殊情况外,每周一与周四这两天,他都会和自己带的学生开组会,交流讨论各自的课题和文献。
  像今天这样的论文,方适也偶尔会“抽查”,随机点一个学生让对方做交流准备。
  方适是博导,也带硕士,这次被他点名的周高泊,就是他带的唯一一个博士生,其他四个硕士生,都叫他大师兄。
  周高泊基础知识牢固,创新能力也强,从入门开始在学术研究上就帮了方适不少忙,是方适最骄傲的一个学生。
  周高泊毕业后的目标是研究院,现在正在申请学校的海外联合培养项目,打算去国外进修,方适在其中帮了不少忙,这件事基本上十拿九稳。
  下午四点过,方适关闭电脑,打算去实验室一趟,结果刚下楼就接到苏羚木的电话。
  “教授,有人报警举报我们聚众赌.博,现在正在家里调查,你能回来一趟吗?”苏羚木问。
  “赌.博?”方适一头雾水,“谁举报的。”
  苏羚木也不知道,只说现在警察正在家里了解情况。
  方适只好放弃去实验室的计划,直接打车回家。
  五分钟后,方适到达404门口。
  蹲在院子栅栏处的林典一看到方适,就哭着朝他跑来,用力抱住方适的腰。
  方适吓了一跳,拍拍林典的头:“怎么了,别哭,没事的啊,我回来了。”
  林典用力摇头,哭嚎道:“对不起都是我的错!”
  方适心里有了预感,一时头疼不已。
  “乖别哭了,我们先进去,警察在里面吗?”方适问。
  林典点头,这才放开方适,跟在他身后往屋里走。
  警察来了两人,一个举着本子问苏羚木问题,另个则正在稳住一对陌生夫妻的情绪。
  “林典你他妈给老子过来!”方适和林典刚一走进去,那对夫妻中的男人,就暴怒大喊,淡定如方适都忍不住眉头一跳。
  “这位同志,请你冷静一点。”站在前面的警察拦住那个男人,好声劝慰。
  方适也自然而然地把林典挡在自己身后,做出一副保护的姿态。
  404号安全屋开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这种情况方适并不是没遇到过。
  他们收留的人,大多是被家里赶出来,导致无家可归的青年人。他们不像已经在工作的社会人士,可以达到经济自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