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今日人不算多,倒也免了不少给人认出来的麻烦。薛斐寻了间包厢,自然而然地叫了壶茶水,自个儿却不喝——毕竟方才在酒楼吃过了酒。他隐约能觉察出赵熹淳主动找上自己必然不是什么简单事儿,也不好贸然试探,便自个儿坐到一边,盘算着等对方先开口。
赵熹淳十分娴熟地倒了杯茶水,先是给薛斐递到手边,再才自己执杯浅啜一口,微微抬眸,也再没了笑意,眸中甚至仿佛带些忧愁:“要见薛公子一面可真不容易,前些日子妾身本来得了正大光明的机会出府,却奈何薛公子在豫州迟迟未归,这才拖到了今日。”
薛斐听她自称,才忆起对方如今已然不是那个风尘女子,是早就进了柳府做妾的,因而微微皱了下眉:“熹淳姑娘不提我还忘了,如今是不是不该称你‘熹淳姑娘’?该称‘赵姨娘’了是吗?”
“随薛公子喜欢,不过是个没什么用的名头罢了,”赵熹淳似乎微微叹了口气,方抬起头,眸中神色微有隐痛,“薛公子,我听闻……阿墉他……”
薛斐见她神色悲伤不似作假,心下微微叹了口气,面上却仍是波澜不惊:“姑娘的听闻没错,赵……你弟弟,去年便已经死在了大理寺的监牢中,大人们一致觉得他是畏罪自杀。”
赵熹淳微微点了个头,似乎有些失落,但这股子失落到底没持续多久——甚至她的“听闻”也早就深信不疑,只是找个切入正题的法子罢了。
薛斐淡淡望她一眼,轻笑道:“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也不知姑娘这时候找上我是什么意思?”
赵熹淳微微抬眼,便见薛斐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仿佛对赵墉的死无动于衷,看起来真真是冷血无情。
“薛公子,”她斟酌片刻,才试探着开口,“我去年便听闻阿墉没了,却不肯相信赵家人当真都那么狠心,只是阿墉这么些时候都再没给我来过消息——甚至直到柳公子为我赎身都没有出现,我便知道定然是真的了。我们兄妹二人,到底是给赵家人当了弃子。”
薛斐丝毫都不意外地保持淡笑模样看着她:“我以为,有价值的人,才有资格被当做弃子。没价值的,连当弃子都轮不上。熹淳姑娘既然说赵家人把你们二人当做弃子,敢问你们二人的价值何在?”
“薛公子这般聪明,想来该是早有过猜测,”赵熹淳丝毫不恼,甚至微微笑起来,“我毕竟是赵氏族人,阿墉也已经入仕多年,为何赵家人却迟迟不为我赎身。”
薛斐见她似乎要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不由生了几分重视,微眯起眸,凝神听着。
赵熹淳莞尔一笑,丝毫不见沦落风尘多年的卑怯:“其实一来,是因为赵家人觉得,我身为族中子弟,却在青楼待了这么多年,有辱门风,故而不愿意认我回族中。二来,便是薛公子所关心的。我虽算不上赵家人的暗桩,但青楼这种地儿,到底是消息灵通。我能轻易帮他们打听到许多他们要费万般功夫才能知道的事儿,因而赵家人的许多消息往来,都在我这处进出。”
“熹淳姑娘爽快,”薛斐微微笑起来,眸中含笑凝视着赵熹淳,故作不解她话里含义地问道,“只是我的立场,想来与你赵氏一族大抵相悖。你将这些告知于我,是何用意?”
“没什么,只是想叫薛公子清楚熹淳的价值罢了,”对方敛了眸,将喜乐哀愁藏回深处,半颦着眉,“薛公子与赵家立场相悖,却与我的立场并不相悖。妾身想,若是能得薛公子相帮,许多事情做起来,必然会容易不少。”
“那不知,熹淳姑娘所求为何?”薛斐微微挑眉,也不心急。他知道,赵熹淳若当真有求于他,必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赵熹淳微微叹了口气,终于抬眸直视着薛斐眼睛:“薛公子心里不是敞亮着吗?”她如今在赵氏族内已无直系亲眷,甚至家人的死还有赵午的一份责任在。若非要为父母与弟弟求个清白,又何必找上薛斐——毕竟如今她在柳府,过的也还算安稳喜乐。
薛斐轻轻笑了声,眉眼俱是柔和了下来,但眸光却冰冷得近乎不近人情:“既然你我目的不少重合,我便直说了。‘南阁’一案,你可有什么想法?”
赵熹淳毫不意外于他的话题转变之快,反是笑起来:“薛公子当真是个明白人。妾身的……父母,便是间接被‘南阁’一案祸死在雷州的,妾身早便想着让阿墉尽力翻案,只是当时面上碍于赵午,总是颇有束缚。况且妾身听说,薛公子的父母,也是于‘南阁’案中被牵连致死?”
“熹淳姑娘消息倒是灵通,”薛斐并不否认,却似笑非笑看着赵熹淳,“你所言不错,但并不完全。只是……”他似乎犹豫了一下,闭目片刻,方又睁眼轻笑:“家父当年为赵午所诬,成了整个‘南阁’案发难的□□,的确平白受了同僚不少记恨。”
“薛公子能在火场中保下一条命来,实属万幸,”赵熹淳似乎带点诱导的意味,含笑望向薛斐,“看薛公子这些年的动作,虽不明面上针对,暗里却时时关注着赵氏。想来也是早知晓,当年薛公是挡了赵午的路,方被诬陷纵火,以致薛夫人惨死的了。”
言罢,赵熹淳闭了口,一双眼一瞬不瞬地盯住薛斐的眸子,似乎在等他情绪出现裂纹,自己便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加持的筹码。
但薛斐到底是维持住了那滴水不漏的笑容,含笑与赵熹淳
赵熹淳十分娴熟地倒了杯茶水,先是给薛斐递到手边,再才自己执杯浅啜一口,微微抬眸,也再没了笑意,眸中甚至仿佛带些忧愁:“要见薛公子一面可真不容易,前些日子妾身本来得了正大光明的机会出府,却奈何薛公子在豫州迟迟未归,这才拖到了今日。”
薛斐听她自称,才忆起对方如今已然不是那个风尘女子,是早就进了柳府做妾的,因而微微皱了下眉:“熹淳姑娘不提我还忘了,如今是不是不该称你‘熹淳姑娘’?该称‘赵姨娘’了是吗?”
“随薛公子喜欢,不过是个没什么用的名头罢了,”赵熹淳似乎微微叹了口气,方抬起头,眸中神色微有隐痛,“薛公子,我听闻……阿墉他……”
薛斐见她神色悲伤不似作假,心下微微叹了口气,面上却仍是波澜不惊:“姑娘的听闻没错,赵……你弟弟,去年便已经死在了大理寺的监牢中,大人们一致觉得他是畏罪自杀。”
赵熹淳微微点了个头,似乎有些失落,但这股子失落到底没持续多久——甚至她的“听闻”也早就深信不疑,只是找个切入正题的法子罢了。
薛斐淡淡望她一眼,轻笑道:“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也不知姑娘这时候找上我是什么意思?”
赵熹淳微微抬眼,便见薛斐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仿佛对赵墉的死无动于衷,看起来真真是冷血无情。
“薛公子,”她斟酌片刻,才试探着开口,“我去年便听闻阿墉没了,却不肯相信赵家人当真都那么狠心,只是阿墉这么些时候都再没给我来过消息——甚至直到柳公子为我赎身都没有出现,我便知道定然是真的了。我们兄妹二人,到底是给赵家人当了弃子。”
薛斐丝毫都不意外地保持淡笑模样看着她:“我以为,有价值的人,才有资格被当做弃子。没价值的,连当弃子都轮不上。熹淳姑娘既然说赵家人把你们二人当做弃子,敢问你们二人的价值何在?”
“薛公子这般聪明,想来该是早有过猜测,”赵熹淳丝毫不恼,甚至微微笑起来,“我毕竟是赵氏族人,阿墉也已经入仕多年,为何赵家人却迟迟不为我赎身。”
薛斐见她似乎要将自己的身份和盘托出,不由生了几分重视,微眯起眸,凝神听着。
赵熹淳莞尔一笑,丝毫不见沦落风尘多年的卑怯:“其实一来,是因为赵家人觉得,我身为族中子弟,却在青楼待了这么多年,有辱门风,故而不愿意认我回族中。二来,便是薛公子所关心的。我虽算不上赵家人的暗桩,但青楼这种地儿,到底是消息灵通。我能轻易帮他们打听到许多他们要费万般功夫才能知道的事儿,因而赵家人的许多消息往来,都在我这处进出。”
“熹淳姑娘爽快,”薛斐微微笑起来,眸中含笑凝视着赵熹淳,故作不解她话里含义地问道,“只是我的立场,想来与你赵氏一族大抵相悖。你将这些告知于我,是何用意?”
“没什么,只是想叫薛公子清楚熹淳的价值罢了,”对方敛了眸,将喜乐哀愁藏回深处,半颦着眉,“薛公子与赵家立场相悖,却与我的立场并不相悖。妾身想,若是能得薛公子相帮,许多事情做起来,必然会容易不少。”
“那不知,熹淳姑娘所求为何?”薛斐微微挑眉,也不心急。他知道,赵熹淳若当真有求于他,必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赵熹淳微微叹了口气,终于抬眸直视着薛斐眼睛:“薛公子心里不是敞亮着吗?”她如今在赵氏族内已无直系亲眷,甚至家人的死还有赵午的一份责任在。若非要为父母与弟弟求个清白,又何必找上薛斐——毕竟如今她在柳府,过的也还算安稳喜乐。
薛斐轻轻笑了声,眉眼俱是柔和了下来,但眸光却冰冷得近乎不近人情:“既然你我目的不少重合,我便直说了。‘南阁’一案,你可有什么想法?”
赵熹淳毫不意外于他的话题转变之快,反是笑起来:“薛公子当真是个明白人。妾身的……父母,便是间接被‘南阁’一案祸死在雷州的,妾身早便想着让阿墉尽力翻案,只是当时面上碍于赵午,总是颇有束缚。况且妾身听说,薛公子的父母,也是于‘南阁’案中被牵连致死?”
“熹淳姑娘消息倒是灵通,”薛斐并不否认,却似笑非笑看着赵熹淳,“你所言不错,但并不完全。只是……”他似乎犹豫了一下,闭目片刻,方又睁眼轻笑:“家父当年为赵午所诬,成了整个‘南阁’案发难的□□,的确平白受了同僚不少记恨。”
“薛公子能在火场中保下一条命来,实属万幸,”赵熹淳似乎带点诱导的意味,含笑望向薛斐,“看薛公子这些年的动作,虽不明面上针对,暗里却时时关注着赵氏。想来也是早知晓,当年薛公是挡了赵午的路,方被诬陷纵火,以致薛夫人惨死的了。”
言罢,赵熹淳闭了口,一双眼一瞬不瞬地盯住薛斐的眸子,似乎在等他情绪出现裂纹,自己便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加持的筹码。
但薛斐到底是维持住了那滴水不漏的笑容,含笑与赵熹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