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下扣住,紧接着眼前一阵天地翻覆。
廖以庭单手攥着齐磊两只手腕,另一只手按住齐磊的脖颈,身手利落地将他整个人背扣着按在椅背上,“精力用不完的话就去练拳,打得过我再说吧。”
说完两手一松,没再看齐磊一眼,径直走出房间。
齐磊看着他果决离去的背影,也没恼。直起身舒展了一下,索性坐进廖以庭刚离开尚有体温的靠椅上,右手捏着左手腕揉了一会儿。
嘴角牵起一丝不太明显的坏笑,“看你还能忍多久,老混蛋我们走着瞧。”
廖以庭当晚没回,去隔壁客房睡了。齐磊自己在他的房间里东摸西蹭了一会儿,也打着哈欠回房睡了。
☆、缘起
翌日早,齐磊若无其事地敲了廖以庭的房门。廖以庭也一如往常让他进来。
他了解齐磊,这小子向来不会因为这种事尴尬,更见不得自己躲躲闪闪地避嫌。
永远都是一副“老子敢作敢当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浑不吝态度。
廖以庭对这点既无奈又佩服。少年心性,坦荡直白,没有什么是不能光明正大摊开在阳光下的,连放肆胡闹都显出几分可爱。
齐磊惯常以这种没心没肺的嘴脸示人,因为一旦如此他便没有弱点。
“叔叔,昨晚睡得好吗?” 齐磊还穿着睡衣,懒懒地靠在门边漫不经心地问。
廖以庭正对着穿衣镜系衬衫的袖扣,头都没回:“怎么?这么闲?交给你的任务完成了?”
齐磊嗤笑一声,“叔叔你不要小看我啊,也不想想我是谁的儿子。”
对面的人顿下了手上的动作,神色难辨地看了齐磊一眼,又转过脸没接话。
齐磊是廖以庭的“大哥”儿子。
其实齐磊对父母的样貌已经没什么印象了,毕竟他们死的时候齐磊还只是个不够锅台高的小崽子。
只知道他父亲叫齐行健,曾是平州市称霸一方的□□头目,人称齐老大。母亲叫林琅,据说是个舞蹈演员。
很多年前,齐磊好奇问过一次。廖以庭那时说:你父母的事我只和你说一次,以后你不要再问,也不要跟任何人提起。
家里连一张他们的照片都没有,果然是人死如灯灭。
齐老大夫妇死于警方精心策划挑起的一场□□火并。
那个年月,边境贩毒,枪弹走私已经猖狂到政府无人敢管也无人能管的地步。几次清剿下来,一线缉毒警力人员伤亡惨重,前线卧底也大多染上毒瘾,有去无回。公安最后几经谋划终于想出个办法,挑唆这些社会毒瘤互相内斗,让他们狗咬狗。
当年十八岁的廖以庭误入歧途,被另一个帮派的小头目选中了当替死鬼。若不是齐老大无意间识破了局,让身边小弟给他提了个醒,十分钟后廖以庭必定会被埋伏已久的缉毒警破门而入当场人赃并获。
150克海/洛/因,足够死刑。
从那以后廖以庭便管齐行健叫大哥,跟着他到处干些跑腿儿打杂的活儿。
大哥有个五六岁的儿子,粉雕玉琢漂亮得像个小姑娘,廖以庭闲来无事时最爱逗他。
齐老大常说,廖以庭眼睛里透着股灵气,当混混可惜了,若有朝一日能做点正经营生肯定也是人中翘楚。
蒙齐老大关照的那两年,廖以庭万幸从未涉足贩毒走私,也没有背过人命。
也因此能案底清白地从十二年前的黑帮火并案中全身而退。
可廖以庭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无望岁月的。
他带着齐磊从枪林弹雨中劫后余生,躲在中缅边境的村庄里给人做木匠活儿过了大半年。
齐磊整天就是和村里几个同龄的孩子瞎疯,没几天就学会了上树偷鸟蛋下地捣狗窝。算下来他已经快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这半年灰头土卖苦力的日子对廖以庭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出身不好,自小就吃尽了苦,否则也不会十几岁就为了口饭走上这条路。
在村里子的最后一夜,廖以庭把齐磊洗干净哄睡,独自坐在农村灰沉沉的砖房门槛上,脑中反反复复都是大哥的那句话:这孩子眼睛里有灵气,可惜了。
整整抽了一宿呛得人睁不开的自卷土烟,天一亮廖以庭就去村头木匠铺辞工结了薪。
他们没有什么行李,当天就坐着村里的板车到镇上,又换长途汽车到了市里。廖以庭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跟懵懂的齐磊说,叔叔带你回家。
六岁的齐磊为坐上绿皮火车兴奋不已,晚上十一点都还亮着眼睛不肯睡。而廖以庭却目光沉沉地看着窗外微弱灯光下平州的方向,摸着齐磊毛茸茸的脑袋,收敛了少年人的迷茫和脆弱。权当认了这前途叵测。
齐磊眼里又何尝不透着那股灵气呢。
廖以庭终于结束了这么久以来折磨得他辗转反侧的良心不安。他用“江湖道义”四个字来说服自己,坦然接受注定艰辛的前路。
初回到平州的那阵,帮派已然风雨飘摇。曾经如何风光无限如今也皆成了一盘散沙。
群龙无首,大势已去,但凡有处可去的兄弟都已各谋出路奔了前程。剩下几个平日就扒高踩低的流氓痞子谁也不服谁,争资源抢地盘各行其政,名堂没搞出多少,内讧三天两头不断。连齐老大名下一些正经产业也都因为没有个明白人打理,入不敷出每况愈下。
廖以庭就是在这样一地鸡毛人人自危的困境下回去的
廖以庭单手攥着齐磊两只手腕,另一只手按住齐磊的脖颈,身手利落地将他整个人背扣着按在椅背上,“精力用不完的话就去练拳,打得过我再说吧。”
说完两手一松,没再看齐磊一眼,径直走出房间。
齐磊看着他果决离去的背影,也没恼。直起身舒展了一下,索性坐进廖以庭刚离开尚有体温的靠椅上,右手捏着左手腕揉了一会儿。
嘴角牵起一丝不太明显的坏笑,“看你还能忍多久,老混蛋我们走着瞧。”
廖以庭当晚没回,去隔壁客房睡了。齐磊自己在他的房间里东摸西蹭了一会儿,也打着哈欠回房睡了。
☆、缘起
翌日早,齐磊若无其事地敲了廖以庭的房门。廖以庭也一如往常让他进来。
他了解齐磊,这小子向来不会因为这种事尴尬,更见不得自己躲躲闪闪地避嫌。
永远都是一副“老子敢作敢当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浑不吝态度。
廖以庭对这点既无奈又佩服。少年心性,坦荡直白,没有什么是不能光明正大摊开在阳光下的,连放肆胡闹都显出几分可爱。
齐磊惯常以这种没心没肺的嘴脸示人,因为一旦如此他便没有弱点。
“叔叔,昨晚睡得好吗?” 齐磊还穿着睡衣,懒懒地靠在门边漫不经心地问。
廖以庭正对着穿衣镜系衬衫的袖扣,头都没回:“怎么?这么闲?交给你的任务完成了?”
齐磊嗤笑一声,“叔叔你不要小看我啊,也不想想我是谁的儿子。”
对面的人顿下了手上的动作,神色难辨地看了齐磊一眼,又转过脸没接话。
齐磊是廖以庭的“大哥”儿子。
其实齐磊对父母的样貌已经没什么印象了,毕竟他们死的时候齐磊还只是个不够锅台高的小崽子。
只知道他父亲叫齐行健,曾是平州市称霸一方的□□头目,人称齐老大。母亲叫林琅,据说是个舞蹈演员。
很多年前,齐磊好奇问过一次。廖以庭那时说:你父母的事我只和你说一次,以后你不要再问,也不要跟任何人提起。
家里连一张他们的照片都没有,果然是人死如灯灭。
齐老大夫妇死于警方精心策划挑起的一场□□火并。
那个年月,边境贩毒,枪弹走私已经猖狂到政府无人敢管也无人能管的地步。几次清剿下来,一线缉毒警力人员伤亡惨重,前线卧底也大多染上毒瘾,有去无回。公安最后几经谋划终于想出个办法,挑唆这些社会毒瘤互相内斗,让他们狗咬狗。
当年十八岁的廖以庭误入歧途,被另一个帮派的小头目选中了当替死鬼。若不是齐老大无意间识破了局,让身边小弟给他提了个醒,十分钟后廖以庭必定会被埋伏已久的缉毒警破门而入当场人赃并获。
150克海/洛/因,足够死刑。
从那以后廖以庭便管齐行健叫大哥,跟着他到处干些跑腿儿打杂的活儿。
大哥有个五六岁的儿子,粉雕玉琢漂亮得像个小姑娘,廖以庭闲来无事时最爱逗他。
齐老大常说,廖以庭眼睛里透着股灵气,当混混可惜了,若有朝一日能做点正经营生肯定也是人中翘楚。
蒙齐老大关照的那两年,廖以庭万幸从未涉足贩毒走私,也没有背过人命。
也因此能案底清白地从十二年前的黑帮火并案中全身而退。
可廖以庭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无望岁月的。
他带着齐磊从枪林弹雨中劫后余生,躲在中缅边境的村庄里给人做木匠活儿过了大半年。
齐磊整天就是和村里几个同龄的孩子瞎疯,没几天就学会了上树偷鸟蛋下地捣狗窝。算下来他已经快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这半年灰头土卖苦力的日子对廖以庭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出身不好,自小就吃尽了苦,否则也不会十几岁就为了口饭走上这条路。
在村里子的最后一夜,廖以庭把齐磊洗干净哄睡,独自坐在农村灰沉沉的砖房门槛上,脑中反反复复都是大哥的那句话:这孩子眼睛里有灵气,可惜了。
整整抽了一宿呛得人睁不开的自卷土烟,天一亮廖以庭就去村头木匠铺辞工结了薪。
他们没有什么行李,当天就坐着村里的板车到镇上,又换长途汽车到了市里。廖以庭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跟懵懂的齐磊说,叔叔带你回家。
六岁的齐磊为坐上绿皮火车兴奋不已,晚上十一点都还亮着眼睛不肯睡。而廖以庭却目光沉沉地看着窗外微弱灯光下平州的方向,摸着齐磊毛茸茸的脑袋,收敛了少年人的迷茫和脆弱。权当认了这前途叵测。
齐磊眼里又何尝不透着那股灵气呢。
廖以庭终于结束了这么久以来折磨得他辗转反侧的良心不安。他用“江湖道义”四个字来说服自己,坦然接受注定艰辛的前路。
初回到平州的那阵,帮派已然风雨飘摇。曾经如何风光无限如今也皆成了一盘散沙。
群龙无首,大势已去,但凡有处可去的兄弟都已各谋出路奔了前程。剩下几个平日就扒高踩低的流氓痞子谁也不服谁,争资源抢地盘各行其政,名堂没搞出多少,内讧三天两头不断。连齐老大名下一些正经产业也都因为没有个明白人打理,入不敷出每况愈下。
廖以庭就是在这样一地鸡毛人人自危的困境下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