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陌生人的宽慰……甚至更多。
这样想呀想,八田的姓氏成了我一块心病。
我日日夜夜都在想怎么姓回新原,还我清清白白的名声,改变我人生里的唯一不幸。
有一天我的同学拿着一本书,神秘兮兮地找我给我指了指书中所说的妙计锦囊——诚和孝。
我寻了古代的典籍,找尽孝子贤孙之事,再三琢磨,反复实验。其中“艰辛屈辱”自不必提,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有一天,国文老师站在讲台上,隆重又喜悦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叫八田同学新原君了喔,大家可要牢牢记住。”
改回原姓的那几天,同窗们都是发自内心得开心。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喜悦变了质。
从城西特意转电车过来的乡邻先是恭喜道,“不错嘛,得偿所愿的新原君——话说回来,当初那事不是真的吧?”
语调是种奇妙的存在。同一句话话换个语调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他口中的恶意明明白白裹藏在其中。
一个还好、两个也勉强、三个也不是不能坚持……可成百上千呢?
三、
即使这样,我还是有一个知心朋友,我们立志要创办《新文艺》。然而这个梦在一次杂志选刊结束后破灭了。
我那宽厚大度的朋友脸色发青,鼻头发红,满是憎恨地说,“为什么是你获选,为什么不是我?”
四、
从那开始,连我这样的愚人也忍不住对世界的本质、对人这种生物的本性产生好奇。
我受难的时候他们对我百般呵护,然而待我如他们所祝愿的早日脱离苦海,却只落了个讥讽。
恰好碰上国文老师的自白课(我的老师是个真真正正的圣人,倒不是他悲悯宽宏,而是他一天三次地对自己施以严厉的苛责),顺带一提,他的记性真好,连几十年前的话也仍旧记得。
“作为朋友,我希望你能好,然而正是作为朋友,我又极不希望你好——至少不能比我好。”
这还是朋友呢,要不是朋友呢?
人啊,这种生物,总是对他人有种不涉及己身利益的同情与怜爱。也大多只会这样有着这样斤斤计较的怜悯。
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
“芥川,你一天到晚都在写什么呢?让我看看嘛。”
中也总是对我的写作异常关心,这份超乎寻常被羊的其他成员注意得一清二楚,连带着他们也对我这个外来者……的写作分外在意。
没错,这里在座的数人中恐怕只有中也是真正地将我当伙伴,其他人呢,暗地里都对我诸多微辞,不过只是碍于中也的情面不说罢了。
但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便是在对待“我究竟在写些什么”,他们都抱有一致的心情和态度——期待。
几双大大的眼睛一齐巴巴地看向我,“对啊!是什么啊,芥川?”
“那我也要看!”
……
似乎是看出来我的为难,中原中也提出一个折衷的法子,“啧,莫非是字太丑了不想让大家看到吗?那就读给我们听吧。”
老实说,中也瞎猫还真逮住耗子了。我的字确实不大漂亮,比之三岁幼童还不如。说到底我之前都是个跟文字无缘的武斗派。而且读的话……笨蛋才会真的读我刚刚写的呢。
幸好这些日子以来勤耕不辍积累了不少素材,我暗暗庆幸道,答应了中也的建议,“好。那……”
我清了清嗓子,连同中也在内的大家都翘首以盼。
当我把最后一个字读完的时候,我看到有些孩子们偷偷吸起了鼻涕——真的是偷偷,只不过眼睛红红的,又刻意拨拉着头发挡住眼睛,这种掩饰性的行为谁没做过呢?
比起大人,孩子们到底是敢于哭了点,一个个都仁慈地露出自己的悲悯。
“新原君太可怜了……明明就跟他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简直就是无妄之灾嘛。”
“是啊。和使女的感情也很好,结果那姑娘却……唉。”
“他还有妹妹的,妹妹一定会好好对待他的,对吧?”
……
年纪最大的那个女孩子——我记得是叫真纪。她踟蹰着、睁着闪烁着星星的黑眼睛噔噔噔跑到我跟前,期期艾艾地问。
“新原君最后怎么样了呢?他到了贫民窟后有没有交到朋友?”
我看了看低着头不知道想什么的中也,笑着点点头,“交到了。”
真纪顿时将眉眼笑成一镰弯月,“太好了,作家可要说话算话啊。”
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确定,这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改写的,芥川并不是我的本姓,那是我母亲那边的姓。我原来应是姓新原的。
他们围着我盘问了好一会儿,非要让我交代出后续的事情,我只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连我自己都不大清楚要写什么呢。
得到了一番车轱辘话后,他们只好扫兴地走了。不过离开前对我也有好好的告别,言语之间也善意许多。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接下来几天,我和这群孩子们更加熟悉,慢慢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真纪原本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小姐,然而温柔耐心的她做得一手好饭,不过偶尔让人吃了却会拉肚子;
宗介是个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很会耍花招,不过对妹妹直子却没什么好招,总是缴械投降的那个;
……
在某天展露出
这样想呀想,八田的姓氏成了我一块心病。
我日日夜夜都在想怎么姓回新原,还我清清白白的名声,改变我人生里的唯一不幸。
有一天我的同学拿着一本书,神秘兮兮地找我给我指了指书中所说的妙计锦囊——诚和孝。
我寻了古代的典籍,找尽孝子贤孙之事,再三琢磨,反复实验。其中“艰辛屈辱”自不必提,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有一天,国文老师站在讲台上,隆重又喜悦地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叫八田同学新原君了喔,大家可要牢牢记住。”
改回原姓的那几天,同窗们都是发自内心得开心。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喜悦变了质。
从城西特意转电车过来的乡邻先是恭喜道,“不错嘛,得偿所愿的新原君——话说回来,当初那事不是真的吧?”
语调是种奇妙的存在。同一句话话换个语调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他口中的恶意明明白白裹藏在其中。
一个还好、两个也勉强、三个也不是不能坚持……可成百上千呢?
三、
即使这样,我还是有一个知心朋友,我们立志要创办《新文艺》。然而这个梦在一次杂志选刊结束后破灭了。
我那宽厚大度的朋友脸色发青,鼻头发红,满是憎恨地说,“为什么是你获选,为什么不是我?”
四、
从那开始,连我这样的愚人也忍不住对世界的本质、对人这种生物的本性产生好奇。
我受难的时候他们对我百般呵护,然而待我如他们所祝愿的早日脱离苦海,却只落了个讥讽。
恰好碰上国文老师的自白课(我的老师是个真真正正的圣人,倒不是他悲悯宽宏,而是他一天三次地对自己施以严厉的苛责),顺带一提,他的记性真好,连几十年前的话也仍旧记得。
“作为朋友,我希望你能好,然而正是作为朋友,我又极不希望你好——至少不能比我好。”
这还是朋友呢,要不是朋友呢?
人啊,这种生物,总是对他人有种不涉及己身利益的同情与怜爱。也大多只会这样有着这样斤斤计较的怜悯。
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
“芥川,你一天到晚都在写什么呢?让我看看嘛。”
中也总是对我的写作异常关心,这份超乎寻常被羊的其他成员注意得一清二楚,连带着他们也对我这个外来者……的写作分外在意。
没错,这里在座的数人中恐怕只有中也是真正地将我当伙伴,其他人呢,暗地里都对我诸多微辞,不过只是碍于中也的情面不说罢了。
但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便是在对待“我究竟在写些什么”,他们都抱有一致的心情和态度——期待。
几双大大的眼睛一齐巴巴地看向我,“对啊!是什么啊,芥川?”
“那我也要看!”
……
似乎是看出来我的为难,中原中也提出一个折衷的法子,“啧,莫非是字太丑了不想让大家看到吗?那就读给我们听吧。”
老实说,中也瞎猫还真逮住耗子了。我的字确实不大漂亮,比之三岁幼童还不如。说到底我之前都是个跟文字无缘的武斗派。而且读的话……笨蛋才会真的读我刚刚写的呢。
幸好这些日子以来勤耕不辍积累了不少素材,我暗暗庆幸道,答应了中也的建议,“好。那……”
我清了清嗓子,连同中也在内的大家都翘首以盼。
当我把最后一个字读完的时候,我看到有些孩子们偷偷吸起了鼻涕——真的是偷偷,只不过眼睛红红的,又刻意拨拉着头发挡住眼睛,这种掩饰性的行为谁没做过呢?
比起大人,孩子们到底是敢于哭了点,一个个都仁慈地露出自己的悲悯。
“新原君太可怜了……明明就跟他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简直就是无妄之灾嘛。”
“是啊。和使女的感情也很好,结果那姑娘却……唉。”
“他还有妹妹的,妹妹一定会好好对待他的,对吧?”
……
年纪最大的那个女孩子——我记得是叫真纪。她踟蹰着、睁着闪烁着星星的黑眼睛噔噔噔跑到我跟前,期期艾艾地问。
“新原君最后怎么样了呢?他到了贫民窟后有没有交到朋友?”
我看了看低着头不知道想什么的中也,笑着点点头,“交到了。”
真纪顿时将眉眼笑成一镰弯月,“太好了,作家可要说话算话啊。”
要问我为什么这么确定,这是根据我自己的经历改写的,芥川并不是我的本姓,那是我母亲那边的姓。我原来应是姓新原的。
他们围着我盘问了好一会儿,非要让我交代出后续的事情,我只好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连我自己都不大清楚要写什么呢。
得到了一番车轱辘话后,他们只好扫兴地走了。不过离开前对我也有好好的告别,言语之间也善意许多。这倒是意外之喜了。
接下来几天,我和这群孩子们更加熟悉,慢慢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
真纪原本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小姐,然而温柔耐心的她做得一手好饭,不过偶尔让人吃了却会拉肚子;
宗介是个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很会耍花招,不过对妹妹直子却没什么好招,总是缴械投降的那个;
……
在某天展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