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时林云涣看见温恭后通红的脸、两人在树下品茶时的相视一笑,还有温恭对那黑衣男子的杀意……傅崧此刻终于恍然大悟。
原以为是微不足道,现在细细想来,竟是早已情深根种,非卿不可。
第11章
自谢氏王朝建朝起,西契一族便一直是这个王朝的一个巨大威胁。西契一族自古便居住在西北边塞,边塞苦寒,千里荒芜,粮食产出不高,仅靠耕种西契一族是无法生活的。而西契以南之地有一名为峪谷的地方,峪谷离西契族居住之地不远,却是土地肥沃,良田千亩。总之这两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看着隔壁家的富小子,天天的吃香喝辣,自己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西契能不羡慕吗?但羡慕也没办法,因为峪谷向来都是被历代中原地区的王朝所控制。
在此种境遇下,为了保证西契一脉的延续,西契人不得不屡犯峪谷一带,抢粮劫财。当然峪谷的老百姓也不是死人,遇见抢东西的,肯定会反抗,于是争执中又难免会发生伤人之事。但西契好歹还算是有底线的,虽然抢东西的过程中不得已伤了人,但他们并不会杀人。西契人是抢痛快了,可中原地区的王朝就不痛快了,好歹峪谷也是自己家罩着的地界。西契这又是抢粮又是劫财的,也忒不给面子了。中原王朝不爽了,准备荡平西契族。但是西契族极为善战,马术也极佳。因此历代中原王朝都有过荡平西契族的豪情壮志,也都与之有过数战,但最后都以豪情消散,壮志难酬,战争失败作结。
历代王朝对于西契的数次征战也使得西契彻底与中原的王朝结了仇。世道艰难,他们只不过想勉强活着而已,但历代的王朝却都要置他们于死地。如果说西契原先只是单纯的羡慕富家小子的话,现在则是有点仇富了,他们不伤人的底线也渐渐被抛在了角落。卑微的求生者,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战争后,最终变成了冷漠的刽子手。最开始单纯的抢粮劫财也逐渐变成了带有血腥气息的屠杀之旅。
但中原王朝毕竟实力雄厚,虽不能彻底荡平西契,但至少能做到不让西契完全占领峪谷之地。西契与历代中原王朝的斗争持续了多年,一直到谢氏王朝建立。谢氏王朝虽没有定都中原地区,但对峪谷的管控却并没有少,与西契族的战争也一场都没有少,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谢齐思继位后。
谢齐思继位的第四年,北方大荒,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而皇帝却仍然纵情声色,罔顾臣民之苦。最终导致了各地暴乱,就连谢齐思的哥哥都拉了块儿旗子造了自己弟弟的反。谢氏王朝那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自己的京都都顾不上了,又哪里顾得上西北边境?于是西契族乘虚而入,一举夺得了峪谷。
峪谷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等谢氏王朝重新安定下来时,峪谷已经是另有他主了。谢氏王朝只得无奈的将峪谷以及峪谷里面的百姓一起弃掉了。
西契虽然与中原地区有世仇,但是与中原民间一带却一直都有商贸往来。中原人喜欢他们的宝马,他们喜欢中原地区的丝绸。而林家就是以做丝绸生意为主的。
林云涣少时随父亲一起去与西契人做生意时曾途径峪谷。此时的峪谷已经完全被西契所控制,但谢氏王朝的许多百姓仍滞留于此。西契与峪谷的纠葛由来已久,西契还屡次因峪谷被围剿,因此西契绝不可能善待峪谷原来的百姓。谢氏王朝的百姓在这里,受尽屈辱,活得甚至连牲畜都不如。男的身强力壮,就去为西契做苦力,女的若有几分姿色便养在西契人的家中,做个解闷玩乐的玩意儿。若有心情不快之时,这些百姓也是很好的发泄对象,对于西契族来说,当街砍杀一两个谢氏王朝的百姓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林云涣途径峪谷时看见的便是这样的一个人间炼狱。最初看见这里的惨状时,他虽怜这里的百姓,但心中也还未作其他高远之想。
就在他与他爹准备离开峪谷的这一日,天落了大雪,寒冷不已。他们在出峪谷的必经之路上遇见了一位衣衫褴褛,背对着他们席地而坐的老人。那路本就狭窄,老人这一坐他们的马车就没办法走了,他爹只能去请这位老人让让路,但他爹走到那老人身边时却神情一滞。林云涣心中好奇,也上前去查看,这一看他也有些呆了。那老人的一双眼睛却已经被挖走了,只留下两个硕大的疤。乍一见此景,林云涣和他爹都有点不知所措。
但当时林云涣毕竟是个小孩子,还是个活泼大胆的小孩子,所以虽然惊讶,但他也并不惧怕这位没有眼珠的老人,他率先开口问道:“老爷爷,下这么大的雪,您坐在这里干什么?多冷啊。”
老人没有答话,反而问道:“可是从京都来的人?”
这回是林远答道:“老人家,我们是平城的商贾,行商路过此处,并非是京都人士。”
老人闻言脸上是显而易见的失落:“不是京都的人啊……”
林云涣问:“您是在等京都来的人?”
老人缓缓点头:“我原是京都孙将军麾下的一名兵卒。孙将军被朝廷派来守峪谷,我们这些他手下的人自然与之一道同行。可是没过多久,京都大乱,西契趁机犯峪谷。我们无能啊,不敌西契,让他们破了城。孙将军被杀,兵卒也死了一大半,像我这样活着的,也不过是苟且偷生而已。所以我常来这里,
原以为是微不足道,现在细细想来,竟是早已情深根种,非卿不可。
第11章
自谢氏王朝建朝起,西契一族便一直是这个王朝的一个巨大威胁。西契一族自古便居住在西北边塞,边塞苦寒,千里荒芜,粮食产出不高,仅靠耕种西契一族是无法生活的。而西契以南之地有一名为峪谷的地方,峪谷离西契族居住之地不远,却是土地肥沃,良田千亩。总之这两地,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看着隔壁家的富小子,天天的吃香喝辣,自己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西契能不羡慕吗?但羡慕也没办法,因为峪谷向来都是被历代中原地区的王朝所控制。
在此种境遇下,为了保证西契一脉的延续,西契人不得不屡犯峪谷一带,抢粮劫财。当然峪谷的老百姓也不是死人,遇见抢东西的,肯定会反抗,于是争执中又难免会发生伤人之事。但西契好歹还算是有底线的,虽然抢东西的过程中不得已伤了人,但他们并不会杀人。西契人是抢痛快了,可中原地区的王朝就不痛快了,好歹峪谷也是自己家罩着的地界。西契这又是抢粮又是劫财的,也忒不给面子了。中原王朝不爽了,准备荡平西契族。但是西契族极为善战,马术也极佳。因此历代中原王朝都有过荡平西契族的豪情壮志,也都与之有过数战,但最后都以豪情消散,壮志难酬,战争失败作结。
历代王朝对于西契的数次征战也使得西契彻底与中原的王朝结了仇。世道艰难,他们只不过想勉强活着而已,但历代的王朝却都要置他们于死地。如果说西契原先只是单纯的羡慕富家小子的话,现在则是有点仇富了,他们不伤人的底线也渐渐被抛在了角落。卑微的求生者,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战争后,最终变成了冷漠的刽子手。最开始单纯的抢粮劫财也逐渐变成了带有血腥气息的屠杀之旅。
但中原王朝毕竟实力雄厚,虽不能彻底荡平西契,但至少能做到不让西契完全占领峪谷之地。西契与历代中原王朝的斗争持续了多年,一直到谢氏王朝建立。谢氏王朝虽没有定都中原地区,但对峪谷的管控却并没有少,与西契族的战争也一场都没有少,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谢齐思继位后。
谢齐思继位的第四年,北方大荒,颗粒无收,饿殍遍野。而皇帝却仍然纵情声色,罔顾臣民之苦。最终导致了各地暴乱,就连谢齐思的哥哥都拉了块儿旗子造了自己弟弟的反。谢氏王朝那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自己的京都都顾不上了,又哪里顾得上西北边境?于是西契族乘虚而入,一举夺得了峪谷。
峪谷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等谢氏王朝重新安定下来时,峪谷已经是另有他主了。谢氏王朝只得无奈的将峪谷以及峪谷里面的百姓一起弃掉了。
西契虽然与中原地区有世仇,但是与中原民间一带却一直都有商贸往来。中原人喜欢他们的宝马,他们喜欢中原地区的丝绸。而林家就是以做丝绸生意为主的。
林云涣少时随父亲一起去与西契人做生意时曾途径峪谷。此时的峪谷已经完全被西契所控制,但谢氏王朝的许多百姓仍滞留于此。西契与峪谷的纠葛由来已久,西契还屡次因峪谷被围剿,因此西契绝不可能善待峪谷原来的百姓。谢氏王朝的百姓在这里,受尽屈辱,活得甚至连牲畜都不如。男的身强力壮,就去为西契做苦力,女的若有几分姿色便养在西契人的家中,做个解闷玩乐的玩意儿。若有心情不快之时,这些百姓也是很好的发泄对象,对于西契族来说,当街砍杀一两个谢氏王朝的百姓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林云涣途径峪谷时看见的便是这样的一个人间炼狱。最初看见这里的惨状时,他虽怜这里的百姓,但心中也还未作其他高远之想。
就在他与他爹准备离开峪谷的这一日,天落了大雪,寒冷不已。他们在出峪谷的必经之路上遇见了一位衣衫褴褛,背对着他们席地而坐的老人。那路本就狭窄,老人这一坐他们的马车就没办法走了,他爹只能去请这位老人让让路,但他爹走到那老人身边时却神情一滞。林云涣心中好奇,也上前去查看,这一看他也有些呆了。那老人的一双眼睛却已经被挖走了,只留下两个硕大的疤。乍一见此景,林云涣和他爹都有点不知所措。
但当时林云涣毕竟是个小孩子,还是个活泼大胆的小孩子,所以虽然惊讶,但他也并不惧怕这位没有眼珠的老人,他率先开口问道:“老爷爷,下这么大的雪,您坐在这里干什么?多冷啊。”
老人没有答话,反而问道:“可是从京都来的人?”
这回是林远答道:“老人家,我们是平城的商贾,行商路过此处,并非是京都人士。”
老人闻言脸上是显而易见的失落:“不是京都的人啊……”
林云涣问:“您是在等京都来的人?”
老人缓缓点头:“我原是京都孙将军麾下的一名兵卒。孙将军被朝廷派来守峪谷,我们这些他手下的人自然与之一道同行。可是没过多久,京都大乱,西契趁机犯峪谷。我们无能啊,不敌西契,让他们破了城。孙将军被杀,兵卒也死了一大半,像我这样活着的,也不过是苟且偷生而已。所以我常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