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纳我家黛玉作二房呢。林家亦是正经官宦出身,如何肯的。”
薛母道:“林家大外甥如何肯的。偏他家说了,原先时便与别家指过娃娃亲的,因是先去的长辈的意思,如今人家拿了信寻来,实不好做那等背信悔诺之事。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的,陈家愿聘黛玉做正经的二房,将来亦入族谱,只做平妻对待的。”
旁人还未说话,邢夫人便先嚷嚷起来,“什么平妻不平妻的,咱们是什么样的人家,岂能学那些个商贾之气呢!”
她这话一出口,立时便自悔失言了,讷讷地不敢再说。原贾母便想将她打发走了,这时候便道:“老大家的,你适才不是说身子有些不爽利么,他们姨妈不是外人,不必你在这里陪着了,回去好生歇着吧。”
邢夫人欲张口辩解,到底刚得罪了薛母,便只得讪讪地起身告退了。
贾母笑道:“她惯不会说话的,你别同她计较。”
薛母笑笑,也不多言语。
贾母心下还在惦记着方才的话,便问道:“陈家果真露了那样的口风出来?”
薛母便也将邢夫人的话撇到一旁去,道:“这原话都传出来了,哪里还有假呢。老太太恐还不知道,年前那阵子,林外甥遇到一个跛脚的道人,最是个能掐会算的。道长说黛玉今年命里有些妨碍,不宜婚嫁,否则对男方不好。便是这样的事儿,林外甥也没瞒着陈家,都是一一说清楚了的。如今黛玉还在家里的佛堂念经呢,说是化了这业障,往后便是大吉大利的。好在黛玉没嫁过去,否则还不定被怎么作践呢!”
贾母心下一凛,别人不知道,一说起那跛脚道人,岂不是当初凤姐儿和宝玉魇着时,救了二人的那个?他说的话,再是没有假的了。如今只一点,既然陈家都知黛玉今年命犯太岁不宜婚配,那陈皇后难道竟不知么?还打着幌子蒙她家呢。若果真赐了婚,她必是今年便办了喜事的,到时便是林家来说这事,她也必是会认为是林家推脱,哪里肯信的?若是宝玉因着这个有了什么妨克,她岂不是得悔死了。
王夫人亦是按捺不住了,“我说林丫头今年怎的没来家里给老太太请安呢,竟还有这么一层事儿呢。那冯氏还说是染了风寒了,便是染了风寒,怎的连十五都过了,竟也没好不成?岂不知是在家消孽呢。”
贾母不悦地瞪了王夫人一眼,王夫人忙息了声。
林珏的意思,先稳住了贾家,再挑拨了贾家同陈家的关系,叫两家不敢轻举妄动。待他将陈家那边解决了,自然贾家也就不足为虑了。
薛母聊完了八卦,完成了任务,乐呵呵地领着家里的姑娘媳妇回去了。
皇后宫,陈太太急吼吼地来求见,见到之后,便将一段新近的流言同陈皇后说了。
陈皇后按了按眉心,什么早有亲事,这不是她给贾家出的主意么,怎的变成陈家这边俊哥儿早有亲事了?
“母亲别急,慢慢同我说来。”
陈太太哪能不急的,如今京各处都在传,说她家俊哥儿早便有了娃娃亲的,如今人家寻来了,要陈家给个说法呢。那陈家也不是个背信弃诺的,便认下了这桩事,正同林家退亲呢。林家人亦是知礼的,并不为难。只是都说陈家守信,可既然亦有亲事,当初又去林家求娶算怎么回事儿呢?
陈皇后暗恼贾母心思深重,自己这里再是不会漏出风声去的,必是贾家不愿担了恶名,便想叫陈家担了这名声。到时陈贾两家退婚,他家再以心疼外孙女为名义聘了林氏女去,反添了一好名声。
贾母恐是料定了自己这边不好去辩白,且也说了陈家是因着重信守诺方才退了与林家的亲事的,里里外外家都是干净的。便是有人说嘴几句,大可搪塞过去,几方都便宜。
陈皇后只得道:“好了,母亲不必再哭了。这般也是好事,总有借口退了林家这亲事的。我头些日子已经宣了周阁老家的老太君和那二房的继室太太,不过略提了提,那二太太便应承了下来。儿女的亲事,自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周家老太太亦是不能越过二太太去的。届时我再求了表哥给俊哥儿赐婚,也算全了这份体面了。到时旁人若是提起,便说当初定的便是周家大姑娘。乃是你同周大姑娘的先母定下的,后因其早逝,时过境迁的,竟忘了。如今既然想起来了,自然不好悔了诺言。周大姑娘样样比不过林家女,旁人便是说嘴也说不出什么的。”
陈太太道:“那林家便这样算了?”
陈皇后嘴角擎起一抹冷笑,岂止是林家,便是那贾家,哪里便能这样算了的?“那林氏女既然要念佛,届时赐给她个法号便是了。”那贾家么,不是想娶林氏女么,那愿不愿意娶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进府呢?
陈太太这才觉得解气了,笑道:“果然还是娘娘聪慧。”
陈皇后又交代陈太太,“虽那周大姑娘容貌上差些,到底咱们也不能亏待了她,一应聘礼都要按着原先预备给林家的聘礼再高两成的规制来预备。待她进了门,亦不能亏待了她,只管好吃好喝地供着。便是俊哥儿不愿意,给他屋里多放几个人便是个,定要将人笼络住了。”
这番交代还是很有必要的,陈太太虽不满林家,可也未见得多喜欢周大姑娘。毕竟那是个一直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配自家儿子多有不足的。
不过陈太太也晓得轻重缓急的,陈皇后既
薛母道:“林家大外甥如何肯的。偏他家说了,原先时便与别家指过娃娃亲的,因是先去的长辈的意思,如今人家拿了信寻来,实不好做那等背信悔诺之事。凡事都有个先来后到的,陈家愿聘黛玉做正经的二房,将来亦入族谱,只做平妻对待的。”
旁人还未说话,邢夫人便先嚷嚷起来,“什么平妻不平妻的,咱们是什么样的人家,岂能学那些个商贾之气呢!”
她这话一出口,立时便自悔失言了,讷讷地不敢再说。原贾母便想将她打发走了,这时候便道:“老大家的,你适才不是说身子有些不爽利么,他们姨妈不是外人,不必你在这里陪着了,回去好生歇着吧。”
邢夫人欲张口辩解,到底刚得罪了薛母,便只得讪讪地起身告退了。
贾母笑道:“她惯不会说话的,你别同她计较。”
薛母笑笑,也不多言语。
贾母心下还在惦记着方才的话,便问道:“陈家果真露了那样的口风出来?”
薛母便也将邢夫人的话撇到一旁去,道:“这原话都传出来了,哪里还有假呢。老太太恐还不知道,年前那阵子,林外甥遇到一个跛脚的道人,最是个能掐会算的。道长说黛玉今年命里有些妨碍,不宜婚嫁,否则对男方不好。便是这样的事儿,林外甥也没瞒着陈家,都是一一说清楚了的。如今黛玉还在家里的佛堂念经呢,说是化了这业障,往后便是大吉大利的。好在黛玉没嫁过去,否则还不定被怎么作践呢!”
贾母心下一凛,别人不知道,一说起那跛脚道人,岂不是当初凤姐儿和宝玉魇着时,救了二人的那个?他说的话,再是没有假的了。如今只一点,既然陈家都知黛玉今年命犯太岁不宜婚配,那陈皇后难道竟不知么?还打着幌子蒙她家呢。若果真赐了婚,她必是今年便办了喜事的,到时便是林家来说这事,她也必是会认为是林家推脱,哪里肯信的?若是宝玉因着这个有了什么妨克,她岂不是得悔死了。
王夫人亦是按捺不住了,“我说林丫头今年怎的没来家里给老太太请安呢,竟还有这么一层事儿呢。那冯氏还说是染了风寒了,便是染了风寒,怎的连十五都过了,竟也没好不成?岂不知是在家消孽呢。”
贾母不悦地瞪了王夫人一眼,王夫人忙息了声。
林珏的意思,先稳住了贾家,再挑拨了贾家同陈家的关系,叫两家不敢轻举妄动。待他将陈家那边解决了,自然贾家也就不足为虑了。
薛母聊完了八卦,完成了任务,乐呵呵地领着家里的姑娘媳妇回去了。
皇后宫,陈太太急吼吼地来求见,见到之后,便将一段新近的流言同陈皇后说了。
陈皇后按了按眉心,什么早有亲事,这不是她给贾家出的主意么,怎的变成陈家这边俊哥儿早有亲事了?
“母亲别急,慢慢同我说来。”
陈太太哪能不急的,如今京各处都在传,说她家俊哥儿早便有了娃娃亲的,如今人家寻来了,要陈家给个说法呢。那陈家也不是个背信弃诺的,便认下了这桩事,正同林家退亲呢。林家人亦是知礼的,并不为难。只是都说陈家守信,可既然亦有亲事,当初又去林家求娶算怎么回事儿呢?
陈皇后暗恼贾母心思深重,自己这里再是不会漏出风声去的,必是贾家不愿担了恶名,便想叫陈家担了这名声。到时陈贾两家退婚,他家再以心疼外孙女为名义聘了林氏女去,反添了一好名声。
贾母恐是料定了自己这边不好去辩白,且也说了陈家是因着重信守诺方才退了与林家的亲事的,里里外外家都是干净的。便是有人说嘴几句,大可搪塞过去,几方都便宜。
陈皇后只得道:“好了,母亲不必再哭了。这般也是好事,总有借口退了林家这亲事的。我头些日子已经宣了周阁老家的老太君和那二房的继室太太,不过略提了提,那二太太便应承了下来。儿女的亲事,自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周家老太太亦是不能越过二太太去的。届时我再求了表哥给俊哥儿赐婚,也算全了这份体面了。到时旁人若是提起,便说当初定的便是周家大姑娘。乃是你同周大姑娘的先母定下的,后因其早逝,时过境迁的,竟忘了。如今既然想起来了,自然不好悔了诺言。周大姑娘样样比不过林家女,旁人便是说嘴也说不出什么的。”
陈太太道:“那林家便这样算了?”
陈皇后嘴角擎起一抹冷笑,岂止是林家,便是那贾家,哪里便能这样算了的?“那林氏女既然要念佛,届时赐给她个法号便是了。”那贾家么,不是想娶林氏女么,那愿不愿意娶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进府呢?
陈太太这才觉得解气了,笑道:“果然还是娘娘聪慧。”
陈皇后又交代陈太太,“虽那周大姑娘容貌上差些,到底咱们也不能亏待了她,一应聘礼都要按着原先预备给林家的聘礼再高两成的规制来预备。待她进了门,亦不能亏待了她,只管好吃好喝地供着。便是俊哥儿不愿意,给他屋里多放几个人便是个,定要将人笼络住了。”
这番交代还是很有必要的,陈太太虽不满林家,可也未见得多喜欢周大姑娘。毕竟那是个一直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呢,配自家儿子多有不足的。
不过陈太太也晓得轻重缓急的,陈皇后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