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就在人们茶余饭后热闹了几天,转身,便被遗忘了。唯有路过这个小公园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个小公园成为那个人人生的终点,和唯一的标签。没人知道他叫什么,没人知道他来自哪里,没人知道他曾经过着怎样的生活。人们只称他为“某公园里溺死的男人”,想来变为此而感到悲伤。
“你就是太多愁善感了。”老邓评价我。
人这一辈子,若真要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岂是易事。
因为这件事情,我最近心情较为低落。
“这都是命。”
我想起分手前,老邓曾这么说。
难道说,这世上真有什么力量,能在冥冥之中操纵着这世间的一切生命?
我自然是不愿意相信的。
投稿人E太太也是如此。
E太太是某医院的后勤人员,负责被服的清理和更换工作。已经年过五旬的她,自然是不太熟悉网上投稿的事情,这件事情是经由她的小女儿叙述发布的,说的也是E太太年轻时候,在这家医院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改变了E太太的一些信仰,令其从一个无神论者,转变成为了现在的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E太太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二十年前。
那时候,E太太刚刚生下二女儿没有多久便下岗了,为了给家里多一份贴补,托人寻得了一份在医院里的清洁工作。
这个工作得来不易,所以E太太也是尽心尽责,再脏再累也毫无怨言。
虽然在这个迎生送死的地方上班,但是E太太一直是一个无神论者。
E太太的家里,也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是在地方上办私塾教书育人,最著名的是晚清时候曾出过一位进士。为此,还被授予过“秀毓流芳”的匾额。可惜,后来因为战乱而导致家破人亡,因此败落了。
即便如此,虽然并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历,但E太太也保持每日读书学习的习惯。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道理,E太太从小便熟知。
来这家医院工作的几个月后,虽然,一起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忌讳之事,但E太太也依然没有对自己的信念有过动摇。
直到第二年,医院接收了一个特殊的病人,让E太太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似乎在科学之外,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白天。
E太太被派到住院部的附属楼去打扫。
这栋楼,是一栋老旧的两层楼。一楼是一些不常使用的办公室,二楼有大约二十间病房,因此走廊十分狭长。不太清楚这些病房被使用的频率,但一旦主楼的住院部住满,便会派人将这边的病房收拾好,并接收病人。
但这一次不太一样,刚上二楼E太太就看见两个穿军装的人,站在楼梯口处。想要到走廊里,还被仔细询问了一番。确认了是医院工作人员,才放行。
当晚,E太太回家看新闻才得知。白天自己去打扫的二楼,有一名灭门一家六口的杀人犯。因为企图越狱,被捕时受了枪伤。虽然不致命,但也一直处在昏迷状态中。
几日后,E太太又被安排去附属楼打扫卫生。
虽然只是拖地擦窗这样简单的工作,但E太太还是觉得有些不安。可作为才来一年的新人,自己也不便推脱。
这个附属楼在一排树荫之下,即使是白天,也光线昏暗,感觉阴凉。
E太太带着打扫工具,从一楼走向二楼。
不知为何,E太太朝一边的走廊看去。冗长的走廊尽头,是一个长方形的窗户,也是唯一的光源。墙壁上的醇酸油漆分辨不出颜色,但是微弱的反着光,从远处看有种波光粼粼的感觉。
E太太来到二楼,例行询问之后,她被放行。
这里的病房还是早年的格局,空间宽大而且全是木制门。门上有一个玻璃窗,可以看到病房里的情况。此时,这二十间病房只有一间在用,在这个房间的门口有一名警察把守。
E太太从走廊的尽头开始打扫,二楼也有一扇一模一样的窗户。窗外人流穿梭,有人骑着自行车匆忙的路过,车铃声清脆可闻;室外阳光充足,晌午时分人们偶尔打伞出入,伞面花色鲜艳夺目。
眼前的景象,与这栋楼里的一切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此刻,这栋楼里像是另外一个空间,万籁俱静,了无生气。唯独活着的另外四人,一人是昏迷中的杀人犯,另外三人如同塑像一般,除了呼吸没有任何声音和动作。
E太太只想尽快打扫完,然后离开。
在移动到那个杀人犯的病房外的时候,E太太还是止不住好奇,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偷偷向里面张望了一下。
背光的房间里,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几台设备摆在床边,E太太没见过那么多医疗设备,只觉得那人全身上下被插满了管子,已经分不清连接的是哪一台设备。
就在E太太仔细看着的时候,玻璃窗上忽然出现一张人脸。
是一名警察,他用严厉的眼神示意E太太离开。
E太太吓了一跳,慌忙的低头继续拖地。坐在门口的警察也一直盯着她,E太太觉得自己好像是服刑犯一般,不自在的继续着工作。
不知是心慌了,还是木制拖把已经腐坏。拖着拖着,突然拖把断了,身首异处般
“你就是太多愁善感了。”老邓评价我。
人这一辈子,若真要做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岂是易事。
因为这件事情,我最近心情较为低落。
“这都是命。”
我想起分手前,老邓曾这么说。
难道说,这世上真有什么力量,能在冥冥之中操纵着这世间的一切生命?
我自然是不愿意相信的。
投稿人E太太也是如此。
E太太是某医院的后勤人员,负责被服的清理和更换工作。已经年过五旬的她,自然是不太熟悉网上投稿的事情,这件事情是经由她的小女儿叙述发布的,说的也是E太太年轻时候,在这家医院经历过的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的发生,也改变了E太太的一些信仰,令其从一个无神论者,转变成为了现在的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E太太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二十年前。
那时候,E太太刚刚生下二女儿没有多久便下岗了,为了给家里多一份贴补,托人寻得了一份在医院里的清洁工作。
这个工作得来不易,所以E太太也是尽心尽责,再脏再累也毫无怨言。
虽然在这个迎生送死的地方上班,但是E太太一直是一个无神论者。
E太太的家里,也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是在地方上办私塾教书育人,最著名的是晚清时候曾出过一位进士。为此,还被授予过“秀毓流芳”的匾额。可惜,后来因为战乱而导致家破人亡,因此败落了。
即便如此,虽然并没有取得过很高的学历,但E太太也保持每日读书学习的习惯。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样的道理,E太太从小便熟知。
来这家医院工作的几个月后,虽然,一起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忌讳之事,但E太太也依然没有对自己的信念有过动摇。
直到第二年,医院接收了一个特殊的病人,让E太太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似乎在科学之外,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白天。
E太太被派到住院部的附属楼去打扫。
这栋楼,是一栋老旧的两层楼。一楼是一些不常使用的办公室,二楼有大约二十间病房,因此走廊十分狭长。不太清楚这些病房被使用的频率,但一旦主楼的住院部住满,便会派人将这边的病房收拾好,并接收病人。
但这一次不太一样,刚上二楼E太太就看见两个穿军装的人,站在楼梯口处。想要到走廊里,还被仔细询问了一番。确认了是医院工作人员,才放行。
当晚,E太太回家看新闻才得知。白天自己去打扫的二楼,有一名灭门一家六口的杀人犯。因为企图越狱,被捕时受了枪伤。虽然不致命,但也一直处在昏迷状态中。
几日后,E太太又被安排去附属楼打扫卫生。
虽然只是拖地擦窗这样简单的工作,但E太太还是觉得有些不安。可作为才来一年的新人,自己也不便推脱。
这个附属楼在一排树荫之下,即使是白天,也光线昏暗,感觉阴凉。
E太太带着打扫工具,从一楼走向二楼。
不知为何,E太太朝一边的走廊看去。冗长的走廊尽头,是一个长方形的窗户,也是唯一的光源。墙壁上的醇酸油漆分辨不出颜色,但是微弱的反着光,从远处看有种波光粼粼的感觉。
E太太来到二楼,例行询问之后,她被放行。
这里的病房还是早年的格局,空间宽大而且全是木制门。门上有一个玻璃窗,可以看到病房里的情况。此时,这二十间病房只有一间在用,在这个房间的门口有一名警察把守。
E太太从走廊的尽头开始打扫,二楼也有一扇一模一样的窗户。窗外人流穿梭,有人骑着自行车匆忙的路过,车铃声清脆可闻;室外阳光充足,晌午时分人们偶尔打伞出入,伞面花色鲜艳夺目。
眼前的景象,与这栋楼里的一切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此刻,这栋楼里像是另外一个空间,万籁俱静,了无生气。唯独活着的另外四人,一人是昏迷中的杀人犯,另外三人如同塑像一般,除了呼吸没有任何声音和动作。
E太太只想尽快打扫完,然后离开。
在移动到那个杀人犯的病房外的时候,E太太还是止不住好奇,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偷偷向里面张望了一下。
背光的房间里,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几台设备摆在床边,E太太没见过那么多医疗设备,只觉得那人全身上下被插满了管子,已经分不清连接的是哪一台设备。
就在E太太仔细看着的时候,玻璃窗上忽然出现一张人脸。
是一名警察,他用严厉的眼神示意E太太离开。
E太太吓了一跳,慌忙的低头继续拖地。坐在门口的警察也一直盯着她,E太太觉得自己好像是服刑犯一般,不自在的继续着工作。
不知是心慌了,还是木制拖把已经腐坏。拖着拖着,突然拖把断了,身首异处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