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过来通知一声,而且还是以一种施舍的姿态,仿佛这产业能被田氏看上,还是她们的荣耀。其张扬跋扈,可见一斑。
按照事先跟阿娇商量好的,袁宵退让得相当爽快,几乎没有任何迟疑。
夺人产业这种事,既然做了,自然就是非得成事不可。若是握着不给,谁也不知道对方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反正计划中也是要被人占去的,为了袁宵的安全着想,自然不必反抗。
交出产业之后,他们拿到了田氏的补偿。
一百金。
“我们看起来就那么穷酸吗?一百金就能打发?”袁宵盯着眼前的钱袋,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
卓文君好笑道,“他们还肯给钱,已经不错了。”
这恐怕还是因为她们的店铺在长安城小有名气,许多权贵之家都知晓,所以不敢做得太过。否则,说不准不但没钱拿,她们自己也会被变成田氏的家奴,赚钱的工具。
功成身退之后,袁宵就开始研究第二项技术。
冶铁。
在冷兵器时代,这项技术的高度,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力。
汉代时,铁器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不但有铁质兵器,还有很多日常用品也是用铁铸造。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铁器,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这就是袁宵的功课。
当然,这跟造纸不一样,不可能凭借袁宵一己之力就做成这件事。
因为这个时代,盐铁都是官营的,或者是披着官营皮的贵族经营。所有的铁矿,都在官府的监管之下,想要私自冶铁根本不可能。
不过这段时间里,阿娇也做了不少功课,通过馆陶大长公主的手成功弄到了一个小型铁矿,交给袁宵折腾。
于是袁宵很快就以避难为由,包袱款款离开长安,打铁去也。
金属冶炼技术的关键,一是提高温度,二是去除杂质。袁宵来之前就做足了功课,现在只不过是要将纸面上的内容落实而已。具体的工作,也有各种工匠负责完成,她只需要统筹安排即可。
要不是冶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太严重,每天都灰扑扑的,袁宵觉得这种日子其实也不算差。
她们这里一切顺利,另一边,阿娇的计划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过去那么长时间,采选的秀女已经全部入宫。其中一部分被赐给各地藩王,另一部分却留在了宫中。而在馆陶大长公主的插手之下,王太后为刘彻留下了几位美人。
对于一位登基十多年的帝王而言,给后宫添人是很正常的事。
而励精图治多年的刘彻,也终于将朝堂完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不再处处受到掣肘。醒掌天下权,自然就开始想着醉卧美人膝,因此对于这种安排,他没有拒绝。
并且因为其中一位王美人非常符合他的审美,刘彻不自觉地就多宠爱了几分。
现在,早就已经不是刚刚登基,连临幸其他女人也要担心阿娇寻死觅活的时候了,现在的皇后,是刘彻自己非常满意的卫子夫,她温柔恭顺,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忤逆他。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这一两年来,卫子夫已经隐隐有色衰爱弛之感。她很清楚,刘彻这种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又有王太后压着,自然不会表示反对。
可心里怎么想,就是另一回事了。
尤其是这位王美人着实非常幸运,才入宫承宠不久就怀上了。
武帝在子嗣上一向有些艰难,卫子夫入宫之后,盛宠
多年,也是直到两年前才生下武帝的长子刘据。对于这个孩子,刘彻自然是很喜欢的。但对他的母亲,刘彻却已经渐渐失去了兴趣。
而王夫人年轻貌美,又如此容易受孕,刘彻的欢喜简直无可比拟,每天都有赏赐流水般地送到王美人宫中,荣宠非常。
就算不为了自己,卫子夫也要为了孩子着想。
她的儿子还年幼,皇帝如果这个时候有了更心爱的儿子,必然会成为刘据的威胁。当年景帝废太子刘荣而立刘彻的事还近在眼前,卫子夫又怎能不忧虑?
第100章 暗流涌动
自从阿娇被废之后便平静了数年的皇宫之中,又开始波澜暗涌。
而这种暗流,在王美人生下皇次子之后,便达到巅峰,并逐渐转变成了明面上的交锋。
皇后和王美人之间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争斗,后宫的氛围自然十分糟糕。这种争斗让刘彻非常不满意,于是请了自己的母亲王太后出面,将两人压了下去。
不过,可能连老天爷都在帮助卫子夫。这一年,匈奴再次大举入侵,攻破边关,劫掠百姓无数。
卫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军队绕到匈奴后方,切断了对方的后路,而后飞兵南下,不但彻底瓦解了匈奴军队的进攻,还成功地夺回了河朔一带的肥美土地。
这片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土地,水草肥美,地势险要,既能放牧马匹、种植粮食为汉军增加战略物资,又能够成为抵御匈奴的前线,彻底解除匈奴骑兵对首都长安的威胁。
此战之后,卫青因为军功被封为长平侯,一时风头无俩。
借此机会,卫氏煽动朝臣,请立太子。
原本刘据要到几年后才会被立为太子,而这段时间里,卫氏一直非常低调,因此才能盛宠不衰。即使后来刘彻对卫子夫渐渐疏远,但是对她的弟弟卫青的宠幸,也足以弥补这一点。
但是
按照事先跟阿娇商量好的,袁宵退让得相当爽快,几乎没有任何迟疑。
夺人产业这种事,既然做了,自然就是非得成事不可。若是握着不给,谁也不知道对方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反正计划中也是要被人占去的,为了袁宵的安全着想,自然不必反抗。
交出产业之后,他们拿到了田氏的补偿。
一百金。
“我们看起来就那么穷酸吗?一百金就能打发?”袁宵盯着眼前的钱袋,忍不住发出灵魂拷问。
卓文君好笑道,“他们还肯给钱,已经不错了。”
这恐怕还是因为她们的店铺在长安城小有名气,许多权贵之家都知晓,所以不敢做得太过。否则,说不准不但没钱拿,她们自己也会被变成田氏的家奴,赚钱的工具。
功成身退之后,袁宵就开始研究第二项技术。
冶铁。
在冷兵器时代,这项技术的高度,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力。
汉代时,铁器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不但有铁质兵器,还有很多日常用品也是用铁铸造。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时期的铁器,质量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这就是袁宵的功课。
当然,这跟造纸不一样,不可能凭借袁宵一己之力就做成这件事。
因为这个时代,盐铁都是官营的,或者是披着官营皮的贵族经营。所有的铁矿,都在官府的监管之下,想要私自冶铁根本不可能。
不过这段时间里,阿娇也做了不少功课,通过馆陶大长公主的手成功弄到了一个小型铁矿,交给袁宵折腾。
于是袁宵很快就以避难为由,包袱款款离开长安,打铁去也。
金属冶炼技术的关键,一是提高温度,二是去除杂质。袁宵来之前就做足了功课,现在只不过是要将纸面上的内容落实而已。具体的工作,也有各种工匠负责完成,她只需要统筹安排即可。
要不是冶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太严重,每天都灰扑扑的,袁宵觉得这种日子其实也不算差。
她们这里一切顺利,另一边,阿娇的计划也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过去那么长时间,采选的秀女已经全部入宫。其中一部分被赐给各地藩王,另一部分却留在了宫中。而在馆陶大长公主的插手之下,王太后为刘彻留下了几位美人。
对于一位登基十多年的帝王而言,给后宫添人是很正常的事。
而励精图治多年的刘彻,也终于将朝堂完全掌控在了自己手中,不再处处受到掣肘。醒掌天下权,自然就开始想着醉卧美人膝,因此对于这种安排,他没有拒绝。
并且因为其中一位王美人非常符合他的审美,刘彻不自觉地就多宠爱了几分。
现在,早就已经不是刚刚登基,连临幸其他女人也要担心阿娇寻死觅活的时候了,现在的皇后,是刘彻自己非常满意的卫子夫,她温柔恭顺,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忤逆他。
但事实当真如此吗?
这一两年来,卫子夫已经隐隐有色衰爱弛之感。她很清楚,刘彻这种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又有王太后压着,自然不会表示反对。
可心里怎么想,就是另一回事了。
尤其是这位王美人着实非常幸运,才入宫承宠不久就怀上了。
武帝在子嗣上一向有些艰难,卫子夫入宫之后,盛宠
多年,也是直到两年前才生下武帝的长子刘据。对于这个孩子,刘彻自然是很喜欢的。但对他的母亲,刘彻却已经渐渐失去了兴趣。
而王夫人年轻貌美,又如此容易受孕,刘彻的欢喜简直无可比拟,每天都有赏赐流水般地送到王美人宫中,荣宠非常。
就算不为了自己,卫子夫也要为了孩子着想。
她的儿子还年幼,皇帝如果这个时候有了更心爱的儿子,必然会成为刘据的威胁。当年景帝废太子刘荣而立刘彻的事还近在眼前,卫子夫又怎能不忧虑?
第100章 暗流涌动
自从阿娇被废之后便平静了数年的皇宫之中,又开始波澜暗涌。
而这种暗流,在王美人生下皇次子之后,便达到巅峰,并逐渐转变成了明面上的交锋。
皇后和王美人之间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一场争斗,后宫的氛围自然十分糟糕。这种争斗让刘彻非常不满意,于是请了自己的母亲王太后出面,将两人压了下去。
不过,可能连老天爷都在帮助卫子夫。这一年,匈奴再次大举入侵,攻破边关,劫掠百姓无数。
卫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带领军队绕到匈奴后方,切断了对方的后路,而后飞兵南下,不但彻底瓦解了匈奴军队的进攻,还成功地夺回了河朔一带的肥美土地。
这片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土地,水草肥美,地势险要,既能放牧马匹、种植粮食为汉军增加战略物资,又能够成为抵御匈奴的前线,彻底解除匈奴骑兵对首都长安的威胁。
此战之后,卫青因为军功被封为长平侯,一时风头无俩。
借此机会,卫氏煽动朝臣,请立太子。
原本刘据要到几年后才会被立为太子,而这段时间里,卫氏一直非常低调,因此才能盛宠不衰。即使后来刘彻对卫子夫渐渐疏远,但是对她的弟弟卫青的宠幸,也足以弥补这一点。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