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8

百年不变的传教手段了。
  往阴暗处想,或许平民蒙昧无知,才好方便掌控,说什么信什么。
  “还有一点。”
  霍辞放下手中新一期光明神报,这是教廷刊印的报纸,大主教们动作很快,爆炸事件刚过,几个神殿就推出了他们的报刊。
  格式版面仿照他们的周报,内容也学的像模像样,不是干巴巴的贴教义,而是故事用例子,让平民会愿意听下去。
  还开辟了一个信徒来信专栏,倾听信众真正的心声,不过就目前来看,基本都是对神殿的彩虹屁。
  对于邪教终于不再是恐吓阴影式的宣传,有了非常明确的科普,将邪教招揽人心的手段以及各种恶事描述的活灵活现。
  如今邪教人人喊打的局面,就是这些描述造成的。
  “正义相对的是邪恶,有邪恶才能凸显正义,如果没有邪恶,怎么让人看到正义。”
  如果没有邪教,教廷如何表现自己的政治正确?
  如果没有邪教,教廷用什么名义来大肆训练骑士团?
  贵族能容忍?国王能容忍?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
  时玉:“你们这些人,真的是……”
  太复杂了。
  仿佛时刻提醒着他有多单蠢。
  正如霍辞说的那样,邪教清剿运动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完全剿灭的教派并不多,尤其那些根深蒂固的大教派,顶多只损失了外围几个皮毛。
  邪教依旧存在,神殿高耸,屹立不倒。
  当然,神殿与邪教的爱恨情仇与时玉和霍辞无关,两人正绞尽脑汁编写故事。
  先前报纸连载到了汉朝出现,两人对汉朝并没有过多描述,尤其朝堂制度这类,在他们看来,如果真要科普,就科普封建制中最健全的,譬如三省六部,譬如科举,而不是已经被历史验证所淘汰的。
  ——哪怕他们知道的也不完全。
  简单叙述了汉朝的建立和灭亡之后,两人陷入了短暂的瓶颈。
  时玉和霍辞对历史的了解仅限于九年义务教育以及电视电影,他们知道秦汉,知道唐宋元明清,但汉到唐中间这段就比较模糊,除了从唐往前推知道有个隋——隋炀帝还是挺有名的。
  再往前,三国一个,魏晋一个,剩下的就不清楚了,只知道这段时期比较乱,貌似唐到宋中间也很乱。
  时玉纠结了几天,临截稿前干脆直接将这段掐掉了,直接让隋出场。
  乱世拿出来私下教导弟子,全面科普就算了。
  隋描述的也寥寥,重点到了唐,唐朝的皇帝他们知道的就比较清楚了,最有名的李世民李隆基,当然,还有唯一的女帝武则天。
  时玉和霍辞没什么直男癌思想,甚至十分乐意见到这个世界未来出现女王或者女皇帝,毕竟这也算改革,说不定会得到更多的能量。
  两人对武则天着重做了讲解,期间时玉犹豫要不要在其它朝代也编出一个女帝来,或者干脆让太平公主接任,把李隆基往后推一推,反正也没人知道,只一个武则天感觉说服力不太够,尤其她去世后皇位又回到了男人手中。
  霍辞对此摊了摊手:“你看着办,故事本来就是你来写的。”
  一副全听你你最棒的样子。
  时玉伸手将他的脑袋拍开,并不接受他的尬捧,再三思量,最终决定改!
  改革改革,不彻底怎么叫改革。
  反正已经刊登的内容也有编造的成分,干脆玩个大的。
  武则天之后直接让太平公主上位,太平公主死后又让她的女儿登基,直到她的女儿只有儿子没有女儿,皇位才重新落回男人手中。
  为此他不得不绞尽脑汁编造太平公主和她女儿的帝号,还有之后宋元明清的预备女皇。
  在哪个皇帝之后安排进去,叫什么,怎么设定比较合理,等等等等,历史渣时玉为此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光想女皇的名字就快把头发揪秃了。
  到蜜金国平静下来,故事已经连载到了宋。
  唐朝的描述引发了全国上下热烈讨论。
  首先是长安城,大家才知道原来长安镇的名字取自神国唐朝的都城,瞬间对唐朝有了前面朝代没有的好奇和归属感。
  时玉从小到大看过的朝代剧,除了寒暑假没玩没了的清朝剧,就属唐最多了,也最华丽。
  大多数国人对唐朝都是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光念出唐朝两个字,就扑面而来满满的繁华与昳丽。
  这些感受都被他诉诸笔下,让看完报纸的人们被描述的情景倾倒。
  这也是第一次,对朝代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比王城繁华热闹百倍的长安城,比国王城堡要壮阔宏伟千倍的大明宫,文武兼备的官员,娇媚雍容的美人,第一次提出来的科举制……
  每一项都引起火热议论。
  到女皇们出现,舆论引爆。
  虽然这个世界有圣女,神殿的圣女地位尊崇,只在主教之下,尤其王城主神殿的圣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也只是地位,而非权力。
  说难听些只是吉祥物。
  贵族也从来没有女伯爵或者女侯爵,只有男人能继承爵位,没有儿子传给侄子外孙,也不能传给女儿。
  女皇的出现让贵族震惊。
  以至于不断有信件从王城传来,有大主教们的,有雷奥尼斯的,还有黛丽德公主以及刚刚上位不久的小国王乔伊斯。
  猜测、不解、惶惑、怀疑、不安、兴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