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生摇头哭道:“你不要替我安排,我——”
“长生,”陶祝替长生抹了把泪水,竭力微笑道:“我很有可能会被赐死,圣上顾忌颜面应该不会牵连到芸娘他们,淳儿刚刚八岁,谦儿还不满四岁,你以后要替我照顾、教导他们,直至他们成年。”
长生悲愤地咬牙说道:“兄长这是要用他们拖住我?我想陪着你死都不能如愿吗?”
陶祝哽咽地咳了两声,引得身上的伤一阵钻心剧痛,他哀求地望着长生道:“稚子无辜,我无人可以托付,唯有把他们交给你。”
长生难以置信地瞪着陶祝,如此时刻,他竟然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只惦念着自己的儿子!
“兄长当初就不该娶妻!”长生终于愤恨地脱口说道:“更不该连生两子!你可知被辜负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怜你那妻子还一心替你上书喊冤,她还信你是个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
陶祝默默看着长生,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他嘴唇抖动着,许久才低头叹道:“是我辜负了你。”
长生看着陶祝此刻既懦弱又痛苦的模样,恨不得攥住他的领口,好好问问他,他是当真不懂自己对他的心么?还是自己在他心里从来就算不得什么?他这两年来所有的包容和依顺,是否就只是为了享受和他片刻的欢爱?长生死死抠住木栅,他问不出口,他觉得自己宁愿死也不想得到那个答案。
狱卒在门口催促起来。
秦牧远远地看着陶祝道:“大人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快点说吧。”
陶祝目光冰冷地看向秦牧,“多谢你了,留我一口气见到长生。”
秦牧心中一绞,慌得有些呼吸不稳,“大人糊涂了,这怎么谢起我来——”
“照顾好长生。”
秦牧紧张地瞪着陶祝不敢大口喘气,嚅喏着道:“放心,自当如此。”
陶祝深深地望着长生,伸手摸着他的脸道:“我知道你不情愿,可也知道你不会真的置他们于不顾,到底是我养的儿子,总会有几分像我的。”
长生愤恨已极地丢开陶祝的手,缓缓站起身,俯视着陶祝道:“你怎知我会管他们?我早不是你的下人了!不用你替我安排!”
陶祝伸手想要抓住长生的衣角,可长生已经转身,决绝地朝门口走去。
陶祝的喉咙里再没有发出声音,他看着长生的背影消失在监狱门外,在心里念道:“我何尝不想你陪我……”
长生一路奔回秦牧的私宅便一头栽倒在了院子里。秦牧慌忙把长生抱回房间,着人去请郎中,各种参片汤药地喂了四五天,长生才逐渐清醒过来。
郎中悄悄把秦牧叫到庭院里,告诉他长生这次是旧疾复发,能否回转就看他自己的求生意志了。秦牧无奈地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底仍是一片狠厉。
半个月后,长生已经能够到院子里转一转,只是走不大稳,每日浑浑噩噩的昏睡时间依旧很长。秦牧除了一些不得不办的事情,基本不离开宅子,日夜守护在长生身边。他有时看着长生毫无生气的眼睛,格外愤怒,他甚至想把事实告诉他,哪怕他暴跳如雷地同他大闹一场也好,可他终究是不敢;他想过最坏的结局,想过长生若是某天真的死掉他是否会很伤心,可他到底还是舍不得;他也时常劝长生忘了陶祝,说他在官场那么久,却根本不懂为官自保之道,虽然一时得到皇帝宠爱,也不过是充当别人斩除腐肉的利剑,他既然不给同僚颜面,敢得罪那么多的皇亲国戚,就应该料到自己会有这墙倒众人推的一天,这是他咎由自取,可无论他说什么,长生空寂的眼神里依旧没有一丝生机。如果说两年前的长生身上是与世无争的仙气,那么此时便是暮霭沉沉的死气,那不知为何还吊着的一点精神似乎随时可以幻灭。
中秋节前,皇帝派出的监察御史终于回京复命了。皇帝亲自提审了这位昔日倚重的封疆大吏,陶祝的自述果然与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在任上的各种渎职谣言终被澄清;可是当皇帝问他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时,陶祝犹豫了,他承认自己除了妻子之外另有心爱之人。皇帝大怒,将他重新扔回了监牢。
☆、流放
一个月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将陶祝这个“有才无德”“不惜名节”的悖逆之徒流放边州。
被押解出京的那天,落下了冬天里的第一场雪。芸娘当掉家中最后几件值钱的物件,凑了十两银子塞给两位官差,才勉强让陶祝不必带着木枷与孩子们告别。
芸娘泪眼婆娑地望着陶祝,把小儿子塞到他的怀里嘱咐道:“郎君一定要保重身体,平安回来,我和孩子们都会等你。”
陶祝含着眼泪在谦儿稚嫩的小脸上亲了亲,对妻子道:“以后你要受苦了。好好待两个孩子,记得要一视同仁,不可偏废。”
陶淳挣脱母亲的手,扑过去抱住陶祝的腿放声大哭,陶祝伤感地蹲下身子把大儿子也揽在怀里安慰许久,才把两个孩子交还给妻子,慢慢朝站在远处的长生走过去。
长生面色惨白地站在驿站旁的茅草亭里,望着他,眼神干冷。
“长生,”陶祝回头看了看正望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勉强稳定情绪对长生道:“我这一走,怕是有去无回。家中除了那一方宅院,已经没什么东西了,芸娘吃过苦,会想办法和孩子一起活下去,可难保事事平顺,日后若
长生摇头哭道:“你不要替我安排,我——”
“长生,”陶祝替长生抹了把泪水,竭力微笑道:“我很有可能会被赐死,圣上顾忌颜面应该不会牵连到芸娘他们,淳儿刚刚八岁,谦儿还不满四岁,你以后要替我照顾、教导他们,直至他们成年。”
长生悲愤地咬牙说道:“兄长这是要用他们拖住我?我想陪着你死都不能如愿吗?”
陶祝哽咽地咳了两声,引得身上的伤一阵钻心剧痛,他哀求地望着长生道:“稚子无辜,我无人可以托付,唯有把他们交给你。”
长生难以置信地瞪着陶祝,如此时刻,他竟然对他的话无动于衷,只惦念着自己的儿子!
“兄长当初就不该娶妻!”长生终于愤恨地脱口说道:“更不该连生两子!你可知被辜负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怜你那妻子还一心替你上书喊冤,她还信你是个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
陶祝默默看着长生,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他嘴唇抖动着,许久才低头叹道:“是我辜负了你。”
长生看着陶祝此刻既懦弱又痛苦的模样,恨不得攥住他的领口,好好问问他,他是当真不懂自己对他的心么?还是自己在他心里从来就算不得什么?他这两年来所有的包容和依顺,是否就只是为了享受和他片刻的欢爱?长生死死抠住木栅,他问不出口,他觉得自己宁愿死也不想得到那个答案。
狱卒在门口催促起来。
秦牧远远地看着陶祝道:“大人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快点说吧。”
陶祝目光冰冷地看向秦牧,“多谢你了,留我一口气见到长生。”
秦牧心中一绞,慌得有些呼吸不稳,“大人糊涂了,这怎么谢起我来——”
“照顾好长生。”
秦牧紧张地瞪着陶祝不敢大口喘气,嚅喏着道:“放心,自当如此。”
陶祝深深地望着长生,伸手摸着他的脸道:“我知道你不情愿,可也知道你不会真的置他们于不顾,到底是我养的儿子,总会有几分像我的。”
长生愤恨已极地丢开陶祝的手,缓缓站起身,俯视着陶祝道:“你怎知我会管他们?我早不是你的下人了!不用你替我安排!”
陶祝伸手想要抓住长生的衣角,可长生已经转身,决绝地朝门口走去。
陶祝的喉咙里再没有发出声音,他看着长生的背影消失在监狱门外,在心里念道:“我何尝不想你陪我……”
长生一路奔回秦牧的私宅便一头栽倒在了院子里。秦牧慌忙把长生抱回房间,着人去请郎中,各种参片汤药地喂了四五天,长生才逐渐清醒过来。
郎中悄悄把秦牧叫到庭院里,告诉他长生这次是旧疾复发,能否回转就看他自己的求生意志了。秦牧无奈地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底仍是一片狠厉。
半个月后,长生已经能够到院子里转一转,只是走不大稳,每日浑浑噩噩的昏睡时间依旧很长。秦牧除了一些不得不办的事情,基本不离开宅子,日夜守护在长生身边。他有时看着长生毫无生气的眼睛,格外愤怒,他甚至想把事实告诉他,哪怕他暴跳如雷地同他大闹一场也好,可他终究是不敢;他想过最坏的结局,想过长生若是某天真的死掉他是否会很伤心,可他到底还是舍不得;他也时常劝长生忘了陶祝,说他在官场那么久,却根本不懂为官自保之道,虽然一时得到皇帝宠爱,也不过是充当别人斩除腐肉的利剑,他既然不给同僚颜面,敢得罪那么多的皇亲国戚,就应该料到自己会有这墙倒众人推的一天,这是他咎由自取,可无论他说什么,长生空寂的眼神里依旧没有一丝生机。如果说两年前的长生身上是与世无争的仙气,那么此时便是暮霭沉沉的死气,那不知为何还吊着的一点精神似乎随时可以幻灭。
中秋节前,皇帝派出的监察御史终于回京复命了。皇帝亲自提审了这位昔日倚重的封疆大吏,陶祝的自述果然与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在任上的各种渎职谣言终被澄清;可是当皇帝问他是否有不检点的行为时,陶祝犹豫了,他承认自己除了妻子之外另有心爱之人。皇帝大怒,将他重新扔回了监牢。
☆、流放
一个月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将陶祝这个“有才无德”“不惜名节”的悖逆之徒流放边州。
被押解出京的那天,落下了冬天里的第一场雪。芸娘当掉家中最后几件值钱的物件,凑了十两银子塞给两位官差,才勉强让陶祝不必带着木枷与孩子们告别。
芸娘泪眼婆娑地望着陶祝,把小儿子塞到他的怀里嘱咐道:“郎君一定要保重身体,平安回来,我和孩子们都会等你。”
陶祝含着眼泪在谦儿稚嫩的小脸上亲了亲,对妻子道:“以后你要受苦了。好好待两个孩子,记得要一视同仁,不可偏废。”
陶淳挣脱母亲的手,扑过去抱住陶祝的腿放声大哭,陶祝伤感地蹲下身子把大儿子也揽在怀里安慰许久,才把两个孩子交还给妻子,慢慢朝站在远处的长生走过去。
长生面色惨白地站在驿站旁的茅草亭里,望着他,眼神干冷。
“长生,”陶祝回头看了看正望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勉强稳定情绪对长生道:“我这一走,怕是有去无回。家中除了那一方宅院,已经没什么东西了,芸娘吃过苦,会想办法和孩子一起活下去,可难保事事平顺,日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