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祝嶙峋的脊背上,“兄长——何时再来?”
陶祝克制地掰开长生紧扣的双手,转身望着长生道:“下个月,若是无事,我必会来看你。”
长生盯着陶祝的眼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兄长什么时候能放弃那些权势浮名,专心陪在我身边呢?”
陶祝看着长生左脸上的疤痕,想到他在山庄孤苦无依的十年,声音不由地有些哽咽起来,“长生,朝廷若无大事,我便可常留在京城,不会再让你孤身一人。”
长生眉心略微挑动,笑道:“兄长总是这样,从不会把我放在第一位。”
陶祝心头一酸,想要说什么,却被长生捂住了嘴。“兄长不要忘了我就是了。”长生道,眼中是浓得化不开的依恋。
一个月后,陶祝在家休沐,他在自家庭院里给大儿子陶淳做了一把小号的竹弓,削了三只木箭,又细心地用绸布垫着棉絮包裹住箭头,这才开始教孩子射箭。陶淳刚满六岁,还不太能握得稳,陶祝便单膝跪在儿子身后,握住他的两只小手,帮他试着射出去。
夫人抱着小儿子一直在廊下看着,脸上是欣慰的笑容。
陶淳接连成功射出几次,高兴起来,跑到母亲身旁撒娇,陶祝远远看着妻子,没有走过去。
午后,陶祝在庭院里徘徊,他知道长生在等他,他也几乎是日夜期盼着能再次见到长生,可真到了这一天,他却莫名地胆怯了,他害怕见到长生,害怕面对那种不再遮掩的感情。
“官人是想要出去吗?”芸娘看陶祝心神不宁了大半天,实在不忍他继续徘徊下去,上前劝道:“若是想去,官人就去吧,只是不要像上次那般几乎误了上朝的时间。明晚,一定要回来。”
陶祝怔怔地看着芸娘,支吾道:“我,我,不去也可——”
芸娘低下头,轻轻叹了口气道:“去吧,你担心他,这半个月都没能睡好,若再不去看看,岂非要憋出病来。况且,他必然也念着你呢。”
陶祝猛然想起上次分别,长生那句“兄长不要忘了我”,心里猛然翻腾起来,他安慰地拍了拍芸娘的单薄的肩膀,感激地微笑道:“我去去就回。”说着大步朝外院走去。
芸娘抬起头,望着陶祝的离开的背影,满眼是疼惜和伤感,她叹了口气,擦干了早已湿润的眼角,朝不远处正被奶妈牵着蹒跚学步的小儿子逗引着张开怀抱。
长生耐心地在书房里作画,他今日心情格外好,画了许多花卉,梅花、兰花、菊花、荷花、海棠、杜鹃、牡丹、芍药,一时间,画纸上群芳争妒,鲜妍明媚,仿佛从他笔下开出了整个四季。他以前并不喜欢画这些娇艳脆弱的东西,可到了长安之后,尤其是看到了真实的牡丹和芍药,他竟突然开始对这些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在花期之中肆意绽放的仙子们着迷。这些真实的花比画册上的美上千百倍,那些在细弱的花茎上怒放的硕大花朵,仿佛因为明白自己时间有限,所以才着意展示着最放肆的姿态,恨不得把一生所有的美好都释放出来。他时常为这种不顾一切的绽放感动,为那些注定会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花瓣,为那些消逝在孤寂枝头的曾经美不胜收的花魂。他一直画着,直到陶祝站在他面前,才暂时停笔,朝陶祝灿烂地笑起来。
陶祝没有打断长生的快乐,而是在一旁细细地看着他兴之所至的每一幅画,他不太理解他笔下的花为何都有种放肆而疯狂的感觉,完全不是历来文人画的那种含蓄之美。
长生终于画累了,丢了笔,踉跄地回到卧室躺在床上喘气。陶祝连忙关切地跟过去,看着他有些深陷的眼窝,心疼道:“既明白自己身体不比从前,为何还不知休息?画这么多?”
长生调皮地看着陶祝道:“那你可知我究竟是为何身体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陶祝皱眉,看着长生的左半边脸,不忍多说。
长生却笑起来,伸手揽住陶祝的脖子道:“因为想你啊!”
陶祝忙将双手撑在长生枕边,瞬间红了脸。
长生看着陶祝被自己戏弄的窘迫模样,放肆地大笑起来,笑得几乎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真是,明明瞎了,却还是会流眼泪。”长生说着,松开陶祝的脖子,用手擦着左眼湿润了的眼角。
陶祝震惊地看着长生,“你的左眼?”
“瞎的。山火以后就看不见了,不过,我没跟任何人说,连郎中都不知道。”长生说着,仿佛小孩子自以为是地藏起了一颗糖般,骄傲地笑起来。
陶祝心头一阵紧缩的疼痛,他勉强克制着,不想也跟着掉眼泪。
“我还以为兄长再见到我,会认不出我呢!”长生用手摸着左脸上凹凸不平的伤疤,“像个丑八怪一样,我自己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觉得恶心。”
“长生——”陶祝心疼地抓住长生的手,不忍他再说下去。
“兄长——”长生反握住陶祝的手,放在自己胸口处,微笑道:“我知道你不会嫌弃我,不论我变成什么样子,你都不会嫌弃我的,因为我是你的长生啊!”
陶祝强忍了半天的泪水还是滚落下来,滴在了长生的脸上。
长生微笑着撑起身子,闭上眼睛吻上了陶祝湿润的嘴唇。
陶祝记不起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好像很不对,又好像很自然,他弄不清到底那种感觉是什么,只知道长生似乎很快乐,很享受那种并不舒服的过程,而
陶祝克制地掰开长生紧扣的双手,转身望着长生道:“下个月,若是无事,我必会来看你。”
长生盯着陶祝的眼睛,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兄长什么时候能放弃那些权势浮名,专心陪在我身边呢?”
陶祝看着长生左脸上的疤痕,想到他在山庄孤苦无依的十年,声音不由地有些哽咽起来,“长生,朝廷若无大事,我便可常留在京城,不会再让你孤身一人。”
长生眉心略微挑动,笑道:“兄长总是这样,从不会把我放在第一位。”
陶祝心头一酸,想要说什么,却被长生捂住了嘴。“兄长不要忘了我就是了。”长生道,眼中是浓得化不开的依恋。
一个月后,陶祝在家休沐,他在自家庭院里给大儿子陶淳做了一把小号的竹弓,削了三只木箭,又细心地用绸布垫着棉絮包裹住箭头,这才开始教孩子射箭。陶淳刚满六岁,还不太能握得稳,陶祝便单膝跪在儿子身后,握住他的两只小手,帮他试着射出去。
夫人抱着小儿子一直在廊下看着,脸上是欣慰的笑容。
陶淳接连成功射出几次,高兴起来,跑到母亲身旁撒娇,陶祝远远看着妻子,没有走过去。
午后,陶祝在庭院里徘徊,他知道长生在等他,他也几乎是日夜期盼着能再次见到长生,可真到了这一天,他却莫名地胆怯了,他害怕见到长生,害怕面对那种不再遮掩的感情。
“官人是想要出去吗?”芸娘看陶祝心神不宁了大半天,实在不忍他继续徘徊下去,上前劝道:“若是想去,官人就去吧,只是不要像上次那般几乎误了上朝的时间。明晚,一定要回来。”
陶祝怔怔地看着芸娘,支吾道:“我,我,不去也可——”
芸娘低下头,轻轻叹了口气道:“去吧,你担心他,这半个月都没能睡好,若再不去看看,岂非要憋出病来。况且,他必然也念着你呢。”
陶祝猛然想起上次分别,长生那句“兄长不要忘了我”,心里猛然翻腾起来,他安慰地拍了拍芸娘的单薄的肩膀,感激地微笑道:“我去去就回。”说着大步朝外院走去。
芸娘抬起头,望着陶祝的离开的背影,满眼是疼惜和伤感,她叹了口气,擦干了早已湿润的眼角,朝不远处正被奶妈牵着蹒跚学步的小儿子逗引着张开怀抱。
长生耐心地在书房里作画,他今日心情格外好,画了许多花卉,梅花、兰花、菊花、荷花、海棠、杜鹃、牡丹、芍药,一时间,画纸上群芳争妒,鲜妍明媚,仿佛从他笔下开出了整个四季。他以前并不喜欢画这些娇艳脆弱的东西,可到了长安之后,尤其是看到了真实的牡丹和芍药,他竟突然开始对这些散发着浓郁香气的在花期之中肆意绽放的仙子们着迷。这些真实的花比画册上的美上千百倍,那些在细弱的花茎上怒放的硕大花朵,仿佛因为明白自己时间有限,所以才着意展示着最放肆的姿态,恨不得把一生所有的美好都释放出来。他时常为这种不顾一切的绽放感动,为那些注定会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花瓣,为那些消逝在孤寂枝头的曾经美不胜收的花魂。他一直画着,直到陶祝站在他面前,才暂时停笔,朝陶祝灿烂地笑起来。
陶祝没有打断长生的快乐,而是在一旁细细地看着他兴之所至的每一幅画,他不太理解他笔下的花为何都有种放肆而疯狂的感觉,完全不是历来文人画的那种含蓄之美。
长生终于画累了,丢了笔,踉跄地回到卧室躺在床上喘气。陶祝连忙关切地跟过去,看着他有些深陷的眼窝,心疼道:“既明白自己身体不比从前,为何还不知休息?画这么多?”
长生调皮地看着陶祝道:“那你可知我究竟是为何身体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陶祝皱眉,看着长生的左半边脸,不忍多说。
长生却笑起来,伸手揽住陶祝的脖子道:“因为想你啊!”
陶祝忙将双手撑在长生枕边,瞬间红了脸。
长生看着陶祝被自己戏弄的窘迫模样,放肆地大笑起来,笑得几乎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真是,明明瞎了,却还是会流眼泪。”长生说着,松开陶祝的脖子,用手擦着左眼湿润了的眼角。
陶祝震惊地看着长生,“你的左眼?”
“瞎的。山火以后就看不见了,不过,我没跟任何人说,连郎中都不知道。”长生说着,仿佛小孩子自以为是地藏起了一颗糖般,骄傲地笑起来。
陶祝心头一阵紧缩的疼痛,他勉强克制着,不想也跟着掉眼泪。
“我还以为兄长再见到我,会认不出我呢!”长生用手摸着左脸上凹凸不平的伤疤,“像个丑八怪一样,我自己第一次看见的时候,也觉得恶心。”
“长生——”陶祝心疼地抓住长生的手,不忍他再说下去。
“兄长——”长生反握住陶祝的手,放在自己胸口处,微笑道:“我知道你不会嫌弃我,不论我变成什么样子,你都不会嫌弃我的,因为我是你的长生啊!”
陶祝强忍了半天的泪水还是滚落下来,滴在了长生的脸上。
长生微笑着撑起身子,闭上眼睛吻上了陶祝湿润的嘴唇。
陶祝记不起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好像很不对,又好像很自然,他弄不清到底那种感觉是什么,只知道长生似乎很快乐,很享受那种并不舒服的过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