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忙吧。”周嬷嬷嫌弃般摆摆手,又叫来个杂务太监,“那个谁,我这点心吃多了口干,给我上点茶水来。”
折腾了一会,点的菜总算是备齐了,周嬷嬷让人装进密封的盒子里,叫训练有素的太监,一人一个盒子抱着走。
穿过偌大的宫殿,到达栖凤宫时,不仅汤水没有洒出一滴,就连点心上点缀的糖丝都没有丝毫的变化,也是一种另类的技术了。
享用完夜宵,皇上和皇夫合寝睡下。
此时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候,皇宫各处熄灭了灯盏,而在东宫,太子寝宫中,却有一番别样的热闹在上演。
第56章 暴君的白月光皇后(9)
常至七岁便被父母卖进宫做了太监,是当时同一批太监中最小的一个,皇夫怜他那么小一个人,亲自点了他做了当时同样是奶娃娃太子的贴身太监。
说是伺候,他当时年纪甚小,也不懂事,最大的作用,就是陪着太子读书玩耍罢了。
教导他的公公本来看不惯他如此清闲,想要给他找点事做,还是皇夫心善,劝了几句,才叫他有了个不错的童年。
他心怀感恩,懂事后就尽心照顾太子,一些重要的事,宁可苦点累点,也从不假手于人。在他心里,主子的命那可比他的命重要多了,为了主子,他什么都豁得出去。
可是他最近发现,太子从拜见皇上回来后,就有些不寻常,性格也变得阴晴不定起来,伺候的宫女哪里做得不好了,就要被他动辄打骂。
东宫里的茶盏花瓶换出去一批又一批。
这天晚上,太子好像见了什么人,回来时便脸色铁青,十分不快。
看着瑟瑟发抖的宫女,常至叹了口气,端着托盘,亲自进去伺候。
“主子,您晚饭就没吃多少,奴才怕您夜里饿得难受,特意为您准备了一盏汤,您喝了再休息吧。”
见到是他,太子的脸色倒是好了一点,毕竟从小长大的情分,在他这里也是格外看重的。
“难得你费心,不过本宫现在没有胃口。”
常至放下托盘,静候在一旁,试探道:“太子为何事烦忧,奴才虽不能为您解决麻烦,但很愿意一听,权当开解了。”
太子看了他一眼,还真吐起苦水来了:“常至,你说,父皇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我怎么觉得他最近对我冷淡了许多。”
“太子多心了,陛下平时就是那个样子,对您已经是不错了。”
“也对,他对谁都板着个脸,也就对父后有个好脸色。”
太子轻轻敲击着桌子表面,紧皱的眉头并没有解开,“我听说,他今天出宫了,去了丞相府上,还和丞相府的大公子相谈甚欢呢。”
太子也不是什么善茬,在诸多官员甚至皇宫里安插了不少眼线。
那些人地位不高,多是下人杂役,在主子面前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也正是他们不受关注,所以打听和传递消息起来方便许多。
“恕奴才愚钝,不知太子为何介怀,陛下早年,也多次出宫去丞相府,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去三回呢。”
所以在他看来,陛下去丞相府,就跟来东宫一样,没什么稀奇的。
哦,不对,或许陛下去丞相府的次数,比来东宫还要多一些?
“你呀你,我该说你什么好,怎么跟我一起读了那么多书,也不见半点长进呢?”
太子假意训了他一通,面带忧愁道,“父皇去丞相府,这件事本身不稀奇,可他已经几年没出宫了,偏偏赶在这个时候去,还特意见了越白佑,不得不让本宫多想啊。”
常至目露困惑,太子也不卖关子了,道:“只恐怕,父皇已经发现了那封奏折非我亲笔,顺藤摸瓜,去找越白佑询问去了!”
“哟,那这事可严重了。”
当初太子找人代表,常至就觉得不好,也劝了几句,但他再重要,也不过是个奴才,怎么能左右主子的心思?
太子想要在皇上表现的心情太过迫切,加上有些朝臣对他并不看好,就让他更加想用事实打他们的脸。
其实他也不明白,你想要打脸,干嘛用别人的东西?既然用都用了,那为何还要怕被发现呢?
这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不过这些话,他当然不能当着太子说,只能安慰他,“主子何不看开些,陛下发现了也好,省得您提心吊胆了。”
“你这是什么话。”太子颇为不高兴,他一直心怀着侥幸,“说不定父皇还没发现呢,越白佑和我一向交好,我们是好兄弟,他会帮我兜着的!”
那可不一定。
常至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这主子什么都好,就是被养得太单纯了,一出生便是太子,皇夫受宠,连带着太子地位稳固,没有兄弟和他相争。
过于顺风顺水,导致他很容易轻信他人,毕竟在宫里,根本没人敢欺骗他,所以给了他误导,认为天下间,人人都应尊他敬他,要不然就是欺君之罪。
这样的性格,常至就算是个奴才,也知道,太子并没有明君之相。
眼见着太子重新高兴起来,端着汤水津津有味品尝,他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罢了罢了,且叫主子轻松一会吧,该来的总得来。
第二天,太子刚一醒来,便迎接了一个噩耗。
派出去打听事情的太监一夜没睡,守在御书房外,一得到消息,便马不停蹄赶到了东宫,求见太子。
知道人在外面
折腾了一会,点的菜总算是备齐了,周嬷嬷让人装进密封的盒子里,叫训练有素的太监,一人一个盒子抱着走。
穿过偌大的宫殿,到达栖凤宫时,不仅汤水没有洒出一滴,就连点心上点缀的糖丝都没有丝毫的变化,也是一种另类的技术了。
享用完夜宵,皇上和皇夫合寝睡下。
此时正是万籁俱寂的时候,皇宫各处熄灭了灯盏,而在东宫,太子寝宫中,却有一番别样的热闹在上演。
第56章 暴君的白月光皇后(9)
常至七岁便被父母卖进宫做了太监,是当时同一批太监中最小的一个,皇夫怜他那么小一个人,亲自点了他做了当时同样是奶娃娃太子的贴身太监。
说是伺候,他当时年纪甚小,也不懂事,最大的作用,就是陪着太子读书玩耍罢了。
教导他的公公本来看不惯他如此清闲,想要给他找点事做,还是皇夫心善,劝了几句,才叫他有了个不错的童年。
他心怀感恩,懂事后就尽心照顾太子,一些重要的事,宁可苦点累点,也从不假手于人。在他心里,主子的命那可比他的命重要多了,为了主子,他什么都豁得出去。
可是他最近发现,太子从拜见皇上回来后,就有些不寻常,性格也变得阴晴不定起来,伺候的宫女哪里做得不好了,就要被他动辄打骂。
东宫里的茶盏花瓶换出去一批又一批。
这天晚上,太子好像见了什么人,回来时便脸色铁青,十分不快。
看着瑟瑟发抖的宫女,常至叹了口气,端着托盘,亲自进去伺候。
“主子,您晚饭就没吃多少,奴才怕您夜里饿得难受,特意为您准备了一盏汤,您喝了再休息吧。”
见到是他,太子的脸色倒是好了一点,毕竟从小长大的情分,在他这里也是格外看重的。
“难得你费心,不过本宫现在没有胃口。”
常至放下托盘,静候在一旁,试探道:“太子为何事烦忧,奴才虽不能为您解决麻烦,但很愿意一听,权当开解了。”
太子看了他一眼,还真吐起苦水来了:“常至,你说,父皇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我怎么觉得他最近对我冷淡了许多。”
“太子多心了,陛下平时就是那个样子,对您已经是不错了。”
“也对,他对谁都板着个脸,也就对父后有个好脸色。”
太子轻轻敲击着桌子表面,紧皱的眉头并没有解开,“我听说,他今天出宫了,去了丞相府上,还和丞相府的大公子相谈甚欢呢。”
太子也不是什么善茬,在诸多官员甚至皇宫里安插了不少眼线。
那些人地位不高,多是下人杂役,在主子面前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也正是他们不受关注,所以打听和传递消息起来方便许多。
“恕奴才愚钝,不知太子为何介怀,陛下早年,也多次出宫去丞相府,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去三回呢。”
所以在他看来,陛下去丞相府,就跟来东宫一样,没什么稀奇的。
哦,不对,或许陛下去丞相府的次数,比来东宫还要多一些?
“你呀你,我该说你什么好,怎么跟我一起读了那么多书,也不见半点长进呢?”
太子假意训了他一通,面带忧愁道,“父皇去丞相府,这件事本身不稀奇,可他已经几年没出宫了,偏偏赶在这个时候去,还特意见了越白佑,不得不让本宫多想啊。”
常至目露困惑,太子也不卖关子了,道:“只恐怕,父皇已经发现了那封奏折非我亲笔,顺藤摸瓜,去找越白佑询问去了!”
“哟,那这事可严重了。”
当初太子找人代表,常至就觉得不好,也劝了几句,但他再重要,也不过是个奴才,怎么能左右主子的心思?
太子想要在皇上表现的心情太过迫切,加上有些朝臣对他并不看好,就让他更加想用事实打他们的脸。
其实他也不明白,你想要打脸,干嘛用别人的东西?既然用都用了,那为何还要怕被发现呢?
这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不过这些话,他当然不能当着太子说,只能安慰他,“主子何不看开些,陛下发现了也好,省得您提心吊胆了。”
“你这是什么话。”太子颇为不高兴,他一直心怀着侥幸,“说不定父皇还没发现呢,越白佑和我一向交好,我们是好兄弟,他会帮我兜着的!”
那可不一定。
常至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这主子什么都好,就是被养得太单纯了,一出生便是太子,皇夫受宠,连带着太子地位稳固,没有兄弟和他相争。
过于顺风顺水,导致他很容易轻信他人,毕竟在宫里,根本没人敢欺骗他,所以给了他误导,认为天下间,人人都应尊他敬他,要不然就是欺君之罪。
这样的性格,常至就算是个奴才,也知道,太子并没有明君之相。
眼见着太子重新高兴起来,端着汤水津津有味品尝,他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罢了罢了,且叫主子轻松一会吧,该来的总得来。
第二天,太子刚一醒来,便迎接了一个噩耗。
派出去打听事情的太监一夜没睡,守在御书房外,一得到消息,便马不停蹄赶到了东宫,求见太子。
知道人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