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身边的侍从,何星洲才姗姗来到了议政殿,这里有桌有椅,让过来的人不用一味站着等。
丞相带着几位大人正安安稳稳坐着,拿着桌上的点心吃得正香呢。
见他过来,众人连忙起身行礼,大衍朝官员之间不时兴跪礼,躬身拱手,以示尊敬即可。
“诸位爱卿不用多礼,都坐下吧。”
何星洲走到上首,看到下面的人,随手拿起旁边整理好的奏章,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朱笔批示起来。
众人都知道他一心二用的本事,也没觉得不尊重如何,丞相喝了口茶清嗓子,道:“陛下,钦天监来报,今年冬日恐有大雪,雪大成灾,还望陛下早做打算。”
“嗯,这事朕也听说了。”
在他的记忆里,今年的雪大得确实很不寻常,堪称近百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将京城盖得严严实实,城郊外民居多有倒塌,着实伤了不少人。
原主虽也重视,但整个朝堂都没预料到雪会有那么大,等到想补救时,大雪已经把路封得严严实实,出入都不容易,遑论赈济?
他想了一下,道:“户部尚书何在?”
一胡须短小的胖子走了出来,“臣在。”
“国库中布匹棉花可还充盈?”
“回陛下,去岁积攒的完全没有动,若是救灾,绰绰有余了。”
大衍朝税务不高,可用粮食和布匹代替,粮食不必说,可充作军粮,怎么都不会用不掉。
而那些布匹,尤其是绸缎,不好保存,两三年不用便会褪色腐朽,所以朝廷通常会定期清库存,批量出售给布庄。
如今国库里前年的布匹都卖出去了,去年的还好好放在那里,算起来,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库存。
“传令下去,今岁天寒,朕体恤百姓,每户分发两匹粗布,五斤棉花。若是不够,再向布庄买点。”
“这......皇上,这样下去,国库这两年的布匹收入,可就空了。”
“税收本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不比布匹重要?赵卿家,朕知道你家和那最大的布庄有些联系,正好由你带个话。”
何星洲坐直,帝王气势显露出来,“若是他们这次赈灾表现让朕满意,之前在国库里多拿的那些布,朕可以当做不知,事后补齐货款即可;若是不满意......”
他没有说下去,只轻轻一笑,叫人心底发寒,“且让他们慢慢琢磨去。”
户部尚书哪敢再多话,生怕将自己牵扯进去,连忙称“是”,坐了下去。
他喝了口茶压惊,才恍然发觉,大冬天的,他背后竟全部汗湿了。
第51章 暴君的白月光皇后(4)
何星洲可不管户部尚书怎么想,适量的蛀虫在规则之内,他可以视而不见,但万不可能放任下去。
猪养肥了,便可以宰杀了。
“御史何在?”
一名身穿长袍,身形消瘦的文人站了出来,“参见陛下。”
“你去帮朕选几位钦差大臣,等物资下来,即刻便出发,一定要确保东西到百姓手上。若是事后出了问题,朕会从下往上一一问责。”
御史也是一脑门汗,因为他意识到,皇上这次恐怕要认真了。
从下往上,牵连到的恐怕不是一星半点,如家世家被打压得差不多了,皇帝又将兵权牢牢握在手里,天下大权系在一人身上。
若是陛下动怒,不管牵扯到多少人的脑袋,那可是说砍就能砍的。
丞相皱了皱眉,似乎觉得不妥,刚准备张口,又想到了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发表意见,只在一旁默默看着皇上将事情有条不紊部署了下去。
何星洲将一条条政令颁布下去,又怕有人阳奉阴违,给御史们调派少量军队的权力,军队和御史互相监督,确保所有的政令都能准确迅速执行。
保证万无一失后,他才将众人遣散,看向坐着不打算挪窝的丞相,奇道:“丞相今日是要留在这里用晚膳吗?”
丞相有些脸红,“回陛下,小女昨日掉到了湖里,受了风寒,见了医师也不见好,所以臣今日想请太医去臣府上看看。”
熟悉的剧情,看来是穿越女要过来了。
“这等小事,丞相何必过来请示朕,直接去太医院叫人便可。”
话说出口,何星洲才想起来,昨夜皇夫病重,所有轮班不轮班的太医都被叫去了栖凤宫候着,想必丞相昨日请过,大概是没有成功。
“倒是朕疏忽了,皇夫如今大好,太医都回去了,王太医今日正当值,不如让他跟你走一趟。”
王太医是宫中最有资历,医术最好的太医,丞相听了自然大喜,“谢陛下。”
“回去吧,放心,你的女儿一定会没事的。”
人倒是没事,就是内里换了个芯子。
就不知对丞相一家来说,到底是喜是悲了。
救治雪灾,成了朝堂上最热门的事。
中央地方官员齐心协力,流水般的粮食和布匹发放下去,无数百姓拿到手之后,还有些不敢相信,更多的是感激涕零。
这些苦命的人经过前朝苛政,又经历过战乱,命运可谓非常坎坷。
当听到皇帝说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时,许多老人都流了眼泪,对着王宫的方向叩首拜下。
不知多少人在家里替皇帝立下长生牌位,每天虔诚上香,就为了满天神佛保佑他们的陛下能身体康健,在位时间长长久久才好。
丞相带着几位大人正安安稳稳坐着,拿着桌上的点心吃得正香呢。
见他过来,众人连忙起身行礼,大衍朝官员之间不时兴跪礼,躬身拱手,以示尊敬即可。
“诸位爱卿不用多礼,都坐下吧。”
何星洲走到上首,看到下面的人,随手拿起旁边整理好的奏章,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朱笔批示起来。
众人都知道他一心二用的本事,也没觉得不尊重如何,丞相喝了口茶清嗓子,道:“陛下,钦天监来报,今年冬日恐有大雪,雪大成灾,还望陛下早做打算。”
“嗯,这事朕也听说了。”
在他的记忆里,今年的雪大得确实很不寻常,堪称近百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将京城盖得严严实实,城郊外民居多有倒塌,着实伤了不少人。
原主虽也重视,但整个朝堂都没预料到雪会有那么大,等到想补救时,大雪已经把路封得严严实实,出入都不容易,遑论赈济?
他想了一下,道:“户部尚书何在?”
一胡须短小的胖子走了出来,“臣在。”
“国库中布匹棉花可还充盈?”
“回陛下,去岁积攒的完全没有动,若是救灾,绰绰有余了。”
大衍朝税务不高,可用粮食和布匹代替,粮食不必说,可充作军粮,怎么都不会用不掉。
而那些布匹,尤其是绸缎,不好保存,两三年不用便会褪色腐朽,所以朝廷通常会定期清库存,批量出售给布庄。
如今国库里前年的布匹都卖出去了,去年的还好好放在那里,算起来,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库存。
“传令下去,今岁天寒,朕体恤百姓,每户分发两匹粗布,五斤棉花。若是不够,再向布庄买点。”
“这......皇上,这样下去,国库这两年的布匹收入,可就空了。”
“税收本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百姓不比布匹重要?赵卿家,朕知道你家和那最大的布庄有些联系,正好由你带个话。”
何星洲坐直,帝王气势显露出来,“若是他们这次赈灾表现让朕满意,之前在国库里多拿的那些布,朕可以当做不知,事后补齐货款即可;若是不满意......”
他没有说下去,只轻轻一笑,叫人心底发寒,“且让他们慢慢琢磨去。”
户部尚书哪敢再多话,生怕将自己牵扯进去,连忙称“是”,坐了下去。
他喝了口茶压惊,才恍然发觉,大冬天的,他背后竟全部汗湿了。
第51章 暴君的白月光皇后(4)
何星洲可不管户部尚书怎么想,适量的蛀虫在规则之内,他可以视而不见,但万不可能放任下去。
猪养肥了,便可以宰杀了。
“御史何在?”
一名身穿长袍,身形消瘦的文人站了出来,“参见陛下。”
“你去帮朕选几位钦差大臣,等物资下来,即刻便出发,一定要确保东西到百姓手上。若是事后出了问题,朕会从下往上一一问责。”
御史也是一脑门汗,因为他意识到,皇上这次恐怕要认真了。
从下往上,牵连到的恐怕不是一星半点,如家世家被打压得差不多了,皇帝又将兵权牢牢握在手里,天下大权系在一人身上。
若是陛下动怒,不管牵扯到多少人的脑袋,那可是说砍就能砍的。
丞相皱了皱眉,似乎觉得不妥,刚准备张口,又想到了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发表意见,只在一旁默默看着皇上将事情有条不紊部署了下去。
何星洲将一条条政令颁布下去,又怕有人阳奉阴违,给御史们调派少量军队的权力,军队和御史互相监督,确保所有的政令都能准确迅速执行。
保证万无一失后,他才将众人遣散,看向坐着不打算挪窝的丞相,奇道:“丞相今日是要留在这里用晚膳吗?”
丞相有些脸红,“回陛下,小女昨日掉到了湖里,受了风寒,见了医师也不见好,所以臣今日想请太医去臣府上看看。”
熟悉的剧情,看来是穿越女要过来了。
“这等小事,丞相何必过来请示朕,直接去太医院叫人便可。”
话说出口,何星洲才想起来,昨夜皇夫病重,所有轮班不轮班的太医都被叫去了栖凤宫候着,想必丞相昨日请过,大概是没有成功。
“倒是朕疏忽了,皇夫如今大好,太医都回去了,王太医今日正当值,不如让他跟你走一趟。”
王太医是宫中最有资历,医术最好的太医,丞相听了自然大喜,“谢陛下。”
“回去吧,放心,你的女儿一定会没事的。”
人倒是没事,就是内里换了个芯子。
就不知对丞相一家来说,到底是喜是悲了。
救治雪灾,成了朝堂上最热门的事。
中央地方官员齐心协力,流水般的粮食和布匹发放下去,无数百姓拿到手之后,还有些不敢相信,更多的是感激涕零。
这些苦命的人经过前朝苛政,又经历过战乱,命运可谓非常坎坷。
当听到皇帝说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句话时,许多老人都流了眼泪,对着王宫的方向叩首拜下。
不知多少人在家里替皇帝立下长生牌位,每天虔诚上香,就为了满天神佛保佑他们的陛下能身体康健,在位时间长长久久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