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5

少我也说不准。这一路都是大山密林,没有路可走,没有车可坐,而且这里的山林不像哈省,这里灌木丛生,藤蔓缠绕,里面有数不清的蛇虫鼠蚁,你不害怕?”
  罗利泽冷冷道:“害怕,我太害怕了!那我们还是别去了,回家吧。”
  “那可不行,危险你也得陪着我。”说着他抗起罗利泽就跑,一边跑一边放肆大笑,活脱脱的山大王抢亲。


第42章 雨林探险
  1978年10月的某一天上午,国庆刚过去不久,沪市日报的总编程震,收到邮寄员送来的一封超厚信件。
  程震从外面办事回来,一到办公室,副总编苏清指着他的桌子说:“你的信,从南省寄来的,你在南省还有亲戚?”
  “没有,署名罗利泽,不记得有认识这么个人。”
  “打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我看看。”程震边说边拆开信封。里面是一页信,和一个笔记本,难怪这么厚。
  信的大体意思是:程主编,鄙人罗利泽,家住沪市某某地方,祖辈皆沪市人,曾在京大学习,做过副县长,后又被下放,77年回到沪市。十几年潜心研究,实地考察多个省市,几经修改,方完成此文。听闻过程总编的大名,现文章投到贵处,期望在报纸上发表,请阅读文章后再做决定,无论最终发表与否,均感激不尽。
  信不长,几下看完,程震放下信纸拿起笔记本,翻开来,首页是一个醒目的文题:《论计划经济与资本经济,我们该何去何从?——市场经济》。这个标题一下就镇住他了,文章写的如何且不说,标题够大胆的。
  他继续往下看,这一看就是一上午。苏清见他看得专心致志,没再打扰他。这是他们的默契,做编辑需要安静也需要灵感,当一个人认真做事时,另一个人就不会去打扰。
  直到中午,该吃午饭了,苏清见程震还在看,过去敲敲他的桌子。
  “看完了吗?”
  程震拿着笔记本,不动也不说话,没有反应。
  “去吃饭吧。”
  程震还是不说话。
  “程震,你怎么了?”
  程震方才反应过来,慢慢放下笔记本。“我遇到一个大才能者,也遇到一个大难题,没有心思吃饭,你去吃吧。”
  “什么难题?说出来听听。”
  “你看看吧。”说着把笔记本递给苏清。
  苏清一目十行,大概看了四分之一,他放下笔记本拍案叫好:“程震你傻了吧,这哪是难题?这是至宝!”
  “你觉得能发表?”
  “当然能,虽然我还没看完,就前面那一小部分已经够惊人了。此文章无论是从价值,观点,行文,逻辑,哪一方面看,都不得不发表。”
  “你不觉得此文观点太大胆了?”
  “我的程大总编,□□早就已经结束,作为报社,实在不必还那么小心翼翼。况且我们报社本来就应该是写常人不敢写,言常人不敢言。此文,我们必须发表,不但要发表,还要做专刊。”
  一席话打消程震心头顾虑,他拍案而起。“你说得对,我们是报社,就当言常人不敢言,如果连这样的文章都不发表,我这个主编当的还有什么意义。”
  “这才对嘛,要是真出事,我陪你一起担着,大不了我们这总编副总编都不当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奇人能写出此等文章?”
  “我也好奇,你看看这信。”
  苏清接过信,几下看完。“信上写着是沪市人,他家这个地方离我们报社不远啊,怎么是从南省寄来的?”
  “我也不知道。好奇我们就去弄明白,去会会这位罗先生。不弄明白了,别说吃饭,今天晚上觉都睡不着。”
  “走!现在就去!”
  他们找到罗家所在的街道办事处,出示过证件,道明意图,办事员很详细的介绍了一番罗家的情况,还热心的帮他们指路:“就是那边的那栋公馆,他家的情况你们随便问谁都知道。”
  两个人谢过办事员,往他指的方向找去。拐过一个弯,就看到了。确实显眼,这么大的一座公馆,在曾经沪市最繁华时,也是很少见的。只是如今徒留空旷,失去了昔日的奢华。
  两人上前按门铃,张乐易听到铃声去开门。他正在平整他的菜园子,菜都收了,把地整好来年接着种,这是他现在的一大爱好。
  “你们是?”
  “老先生你好,我们是罗利泽的朋友,听说他回来了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你们来的不巧,他没在家,上个月又去南省了。”
  “去南省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去探亲,具体时间也没定,估计得明年回来,。”
  “老先生您是?”
  “我是他叔,都不在家,我在这和他爸爸两个老头子互相作伴。”
  “打扰您了,既然这样我们以后再来。”
  “老程,人没在家,怎么办?”
  “管他是个什么人,在不在家,我们报社只管发文章,不管写文章的人。再说街道办事员也说了,他是大资本家的孙子,除了这层身份,其他的没问题。大资本家,有这样的见解也算是从小耳濡目染,家学渊源。”
  “那就这么定了,发表?”
  “你这家伙不用激我。发!回去就准备专刊。”
  同一时间的南省。
  “我们到什么地方了?”
  “老乡说这个镇叫黑山镇,还属于思
o
地址发布邮箱:[email protected]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感谢您多年来的支持】
【一起走过的春夏秋冬】
【一路陪伴…感谢有你】